虎视眈眈
成语拼音
- hǔ shì dān dān
虎视眈眈成语解释
- 眈眈注视的样子。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典故出处
- 《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成语典故
- 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姐姐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回
成语造句
-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对手们对这块巨大的利益蛋糕虎视眈眈。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常常相互征战。当时有一个强大的诸侯国叫晋国,晋国的国君晋厉公野心勃勃,一直妄图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晋国的旁边,有一个相对弱小的郑国。郑国时常面临着晋国的威胁,整日提心吊胆。晋厉公对郑国虎视眈眈,时刻都在寻找机会攻打郑国。
有一次,郑国国内发生了一些动荡,晋厉公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于是决定派遣大军攻打郑国。郑国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惊慌,他们知道以自己的实力很难抵挡晋国的进攻。
郑国君臣紧急商议对策,有人建议向其他诸侯国求救。于是,郑国派出使者向楚国求救。楚国的国君接到郑国的求救信后,深知如果郑国被晋国吞并,那么楚国也将面临巨大的威胁。
楚国决定出兵援助郑国,楚国的军队迅速开赴郑国。晋厉公得知楚国出兵后,并没有退缩,他依然坚信自己的军队能够战胜郑国和楚国的联军。
双方的军队在郑国的边境相遇,大战一触即发。战场上,晋厉公看着对面的郑国和楚国联军,眼中透露出贪婪和渴望,就如同一只饿虎盯着自己的猎物,虎视眈眈。
战斗开始了,双方士兵奋勇厮杀。晋国的军队一开始凭借着强大的实力占据了上风,但是楚国军队也不甘示弱,顽强抵抗。在激烈的战斗中,晋厉公渐渐发现局势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容易掌控。
经过一番苦战,双方都损失惨重。最终,晋厉公不得不下令撤军。这场战争虽然没有让晋国达到吞并郑国的目的,但也让郑国和楚国感受到了晋国的威胁依然存在。
此后,郑国更加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与各诸侯国的关系,努力增强自己的实力,以应对晋国那虎视眈眈的目光。而晋厉公也没有放弃他的野心,继续寻找着下一次进攻郑国的机会。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各国之间的纷争与较量也从未停止,但这段关于虎视眈眈的故事却被后人铭记,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虎视眈眈-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