怙过不悛

成语拼音

hù guò bù quān

怙过不悛成语解释

指坚持错误不改。

典故出处

清·林则徐《传谕唩嚟哆将澳门洋楼鸦片呈缴》倘再执迷不悟,不肯尽数缴呈,妄思存留售卖,是其有心违抗,怙过不悛。”

成语典故

今如诸君约,苟能痛改前非,以国家为前提,则宽其既往……如仍怙过不悛,则玉麟辈一介武夫,为国家起见,惟知以武力判断。★黄远庸《陆总理演说后之政界》

成语造句

他犯了错却不知悔改,总是一副怙过不悛的样子,让身边的人都感到失望。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名为蔡国。蔡国中有一位大臣名叫公孙戊,他仗着自己在朝中的势力,经常为非作歹,却从不悔改。 公孙戊平日里利用自己的职权,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弄得民怨沸腾。许多正直的官员都曾劝诫他要收敛自己的行为,不可一意孤行,但他却全然不听,依旧我行我素。 有一次,公孙戊未经国君同意,擅自做主做了一件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事情败露后,国君十分愤怒,准备严惩他。然而,公孙戊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对国君心生怨恨,认为国君是在故意针对他。 他的这种怙过不悛的态度让国君更加失望和愤怒,国君决定不再姑息他的行为。于是,国君召集了其他大臣,共同商议如何处置公孙戊。大臣们纷纷表示,公孙戊的行为已经严重危害到了国家的稳定和安宁,必须给予严厉的惩罚。 最终,国君下令将公孙戊罢官免职,并将他驱逐出蔡国。公孙戊在离开蔡国时,仍然不知悔改,还对国君和其他大臣心怀怨恨,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回来报仇。 然而,他的这种怙过不悛的行为最终也没有给他带来好的结果。他在流亡的过程中,四处碰壁,没有人愿意接纳他。因为大家都知道他的为人和他所犯下的过错,不愿意与这样一个不知悔改的人有任何关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怙过不悛的人最终只会自食恶果。一个人如果犯了错误却不懂得反思和悔改,一味地坚持自己的错误行为,那么他必然会遭到他人的唾弃和社会的惩罚。正如《论语》中所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只有勇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错误,才能不断进步,走向成功。我们应当以公孙戊为戒,时刻警醒自己,不要成为一个怙过不悛的人。

怙过不悛-成语图片

怙过不悛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