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莫高深
成语拼音
- huì mò gāo shēn
讳莫高深成语解释
- 隐瞒得很紧,不让别人知道。
典故出处
- 无
成语典故
- 对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决不可讳莫高深,应该去寻求他人的帮助并尽快改正。
成语造句
- 对于他的过去,大家所知甚少,似乎被一层迷雾所笼罩,显得讳莫高深。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在一个名为卫国的国家里,有一位权臣名叫宁俞。
宁俞为人聪慧且善于谋略,但他深知在这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必须小心谨慎地保护自己和国家的利益。卫国国君卫文公去世后,卫成公继位。卫成公年轻气盛,急于在诸侯中树立自己的权威,常常做出一些冲动的决策。
有一次,卫成公决定与晋国交战。宁俞深知晋国实力强大,卫国此时与之交战并非明智之举,但他又不能直接反对卫成公,以免引起国君的不满。于是,他选择了一种隐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朝堂上,当众人讨论与晋国交战的事宜时,宁俞总是沉默不语,对于一些关键问题避而不答,旁人很难猜出他真正的想法。有人问他对于此战的看法,他也只是含糊其辞,讳莫如深,从不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
然而,卫成公并没有察觉到宁俞的深意,执意发动了与晋国的战争。结果,卫国遭遇了惨败,损失惨重。这时,卫成公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明白了宁俞之前讳莫如深的态度背后的深意。
经过这次事件,宁俞更加明白在政治中保持适当的隐晦和谨慎的重要性。他继续以讳莫如深的方式处理许多复杂的政治问题,既避免了与国君的直接冲突,又能在关键时刻提出自己的见解,为卫国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讳莫高深”这个成语也由此流传开来,用来形容那些因有所顾忌而紧紧隐瞒的事情,就如同宁俞当初在面对敏感的政治问题时,谨慎地选择不轻易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以免给自己和国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成语提醒着人们在复杂的环境中要懂得适当保留和掩饰,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境。
讳莫高深-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