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兵畏刑

成语拼音

huì bīng wèi xíng

讳兵畏刑成语解释

指慎于用兵和用刑。

典故出处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战争时期,有些将领因为自身的胆怯和自私,一味逃避作战,他们这种行为实在令人不齿,简直就是讳兵畏刑。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名叫安邦国。这个国家的国王是一位温和善良的君主,但他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过于忌讳战争和刑罚。 当时,周边的一些国家时常对安邦国进行骚扰和侵犯,百姓们生活在不安和恐惧之中。一些大臣们纷纷进谏,请求国王采取强硬的措施来保卫国家和人民。然而,国王却总是犹豫不决,他害怕战争会带来巨大的伤亡和破坏,更害怕因为使用刑罚而被人指责为残暴不仁。 有一次,邻国的军队又一次大规模入侵安邦国的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们流离失所,哭声震天。大臣们心急如焚,再次恳请国王出兵抵抗。可是国王依然顾虑重重,他说:“战争是残酷的,我们不能轻易挑起战争,还是想办法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吧。”于是,他派出使者去与邻国谈判,希望能够达成和平协议。然而,邻国根本不把安邦国的使者放在眼里,谈判毫无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邻国的侵略越来越猖獗,安邦国的领土不断沦陷。百姓们对国王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他们纷纷指责国王的软弱无能。但国王依然坚守着他讳兵畏刑的观念,不肯改变。 终于,一位名叫智勇的大臣站了出来。他直言不讳地对国王说:“陛下,您的讳兵畏刑已经让我们的国家陷入了绝境。如果我们再不采取行动,我们的国家将会灭亡。战争固然残酷,但有时候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刑罚也是一样,如果没有严格的法律和刑罚,社会将会陷入混乱。” 国王听了智勇的话,陷入了沉思。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他决定改变自己的态度,不再讳兵畏刑。他召集了全国的军队,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并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在国王的带领下,安邦国的军队奋起抵抗邻国的侵略。他们英勇奋战,不畏牺牲,终于将邻国的军队赶出了边境。国王也开始加强国家的法律和刑罚制度,严厉打击犯罪和不法行为,社会秩序逐渐恢复了正常。 经过这场战争,安邦国的人民更加团结,国家也变得更加繁荣富强。国王终于明白,讳兵畏刑并不能带来和平与安宁,只有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才能保卫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从此以后,国王不再忌讳战争和刑罚,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它们,让安邦国走上了一条稳定发展的道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能一味地逃避和忌讳,而应该勇敢地面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讳兵畏刑-成语图片

讳兵畏刑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