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誉参半
成语拼音
- huǐ yù cān bàn
毁誉参半成语解释
- 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表示对人的评价没有一致的意见。
典故出处
- 茅盾《温故以知新》正常的现象是毁誉参半。这个毁誉参半……会争出一个对作品既不偏高,也不偏低的恰好评价。”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他在业内的表现和成就,使得众人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
成语故事
-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争议,可谓是毁誉参半。
他叫李陵,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将领。李陵出身将门世家,自幼习武,有着过人的军事才能。在一次抗击匈奴的战役中,李陵主动请缨,率领五千步兵深入敌境。起初,他凭借着出色的指挥才能和勇敢无畏的精神,多次击败匈奴军队,取得了一些胜利。
然而,随着战事的推进,李陵逐渐陷入了困境。匈奴单于集结了大量的兵力,将李陵的部队重重包围。尽管李陵和他的士兵们奋勇抵抗,但最终还是因寡不敌众而战败。李陵无奈之下选择了投降匈奴。
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认为李陵是一位英勇的将领,他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已经尽力了,投降只是为了保存士兵的性命,情有可原。而另一些人则对他的投降行为表示极度的愤慨,认为他背叛了国家和民族,是一个可耻的叛徒。
汉武帝得知李陵投降后,龙颜大怒,立即对李陵的家族进行了严惩。但司马迁却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的人品和才能是值得肯定的,投降也许有其苦衷。然而,司马迁的直言却触怒了汉武帝,他因此遭受了残酷的宫刑。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陵在匈奴的生活也备受关注。他虽然受到了匈奴单于的礼遇,但内心却始终怀着对故乡的思念和愧疚。他的行为和遭遇成为了人们争论的焦点,他的声誉也在毁誉之间摇摆不定。
在历史的记载中,对于李陵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有的史书将他描绘成一个英勇无畏但命运多舛的将领,而有的则将他视为叛国投敌的罪人。他的故事成为了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争议的典型案例。
其实,李陵的一生正是毁誉参半的真实写照。他既有过辉煌的战功,也有过备受争议的投降行为。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单一的标准来评判他,而应该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理解他的选择和行为。在历史的洪流中,像李陵这样充满争议的人物还有很多。他们的故事提醒着我们,评价一个人不能仅仅基于一时一事,而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历史,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毁誉参半-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