譭譽參半
成語拼音
- huǐ yù cān bàn
譭譽參半成語解釋
- 說壞話的和說好話的各佔一半。表示對人的評價沒有一致的意見。
典故出處
- 茅盾《溫故以知新》正常的現象是譭譽參半。這個譭譽參半……會爭出一個對作品既不偏高,也不偏低的恰好評價。”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在業內的表現和成就,使得衆人對他的評價譭譽參半。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位人物,他的一生充滿了爭議,可謂是譭譽參半。
他叫李陵,是西漢時期的一位將領。李陵出身將門世家,自幼習武,有着過人的軍事才能。在一次抗擊匈奴的戰役中,李陵主動請纓,率領五千步兵深入敵境。起初,他憑藉着出色的指揮才能和勇敢無畏的精神,多次擊敗匈奴軍隊,取得了一些勝利。
然而,隨着戰事的推進,李陵逐漸陷入了困境。匈奴單于集結了大量的兵力,將李陵的部隊重重包圍。儘管李陵和他的士兵們奮勇抵抗,但最終還是因寡不敵衆而戰敗。李陵無奈之下選擇了投降匈奴。
這一事件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有人認爲李陵是一位英勇的將領,他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已經盡力了,投降只是爲了保存士兵的性命,情有可原。而另一些人則對他的投降行爲表示極度的憤慨,認爲他背叛了國家和民族,是一個可恥的叛徒。
漢武帝得知李陵投降後,龍顏大怒,立即對李陵的家族進行了嚴懲。但司馬遷卻站出來爲李陵辯護,他認爲李陵的人品和才能是值得肯定的,投降也許有其苦衷。然而,司馬遷的直言卻觸怒了漢武帝,他因此遭受了殘酷的宮刑。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陵在匈奴的生活也備受關注。他雖然受到了匈奴單于的禮遇,但內心卻始終懷着對故鄉的思念和愧疚。他的行爲和遭遇成爲了人們爭論的焦點,他的聲譽也在譭譽之間搖擺不定。
在歷史的記載中,對於李陵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有的史書將他描繪成一個英勇無畏但命運多舛的將領,而有的則將他視爲叛國投敵的罪人。他的故事成爲了一個複雜而又充滿爭議的典型案例。
其實,李陵的一生正是譭譽參半的真實寫照。他既有過輝煌的戰功,也有過備受爭議的投降行爲。我們不能簡單地用一個單一的標準來評判他,而應該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和理解他的選擇和行爲。在歷史的洪流中,像李陵這樣充滿爭議的人物還有很多。他們的故事提醒着我們,評價一個人不能僅僅基於一時一事,而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全面、更客觀地認識歷史,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
譭譽參半-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