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淆是非
成语拼音
- hùn xiáo shì fēi
混淆是非成语解释
- 混淆使界限不清。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
典故出处
- 清·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成语典故
- 他们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结帮营私,横行霸道。★巴金《一封信》
成语造句
- 在讨论问题时,他总是故意歪曲事实,以此来混淆是非,导致大家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成语故事
-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名叫混淆国。这个国家的国王是一个昏庸无道、善恶不分的人。
有一天,混淆国里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一个富商家中的贵重财物被盗,商人十分气愤,立刻向国王禀报,要求严惩盗贼。国王便命令大臣去调查此案。
大臣经过一番侦查,锁定了两个嫌疑人,一个是善良诚实的平民小李,另一个是臭名昭著的小偷王五。然而,王五为了逃脱罪责,偷偷贿赂了负责此案的官员,让他在国王面前故意歪曲事实,将罪名嫁祸给小李。
当国王审问时,那官员添油加醋地描述着所谓的“证据”,将小李说成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坏蛋,而对王五的罪行只字不提。国王听后,不加思索就相信了官员的话,立刻下令将小李逮捕入狱。
小李的家人和朋友们都知道他是被冤枉的,他们四处奔走,希望能为小李洗刷冤屈。但是国王却固执己见,根本不听他们的申诉,还认为他们是在无理取闹。
在狱中,小李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清白。而王五却在外面逍遥法外,继续为非作歹。
这件事引起了国内一些有识之士的不满,他们纷纷上书国王,恳请他重新审理此案,不要被奸臣所蒙蔽,混淆是非。但是国王却将这些谏言视为对他权威的挑战,对这些人进行了严厉的惩罚。
随着时间的推移,混淆国的社会秩序变得越来越混乱,人们对国王的不满情绪也日益高涨。终于,在一次民众的起义中,国王被推翻,而真正的罪犯王五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统治者或者领导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公正的判断力,不能被虚假的信息所迷惑,混淆是非。否则,就会像混淆国的国王一样,给自己和国家带来灾难。同时,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也要明辨是非,不被表面现象所误导,坚持真理和正义,这样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正如《论语》中所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要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混淆是非-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