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淆是非
成語拼音
- hùn xiáo shì fēi
混淆是非成語解釋
- 混淆使界限不清。故意把正確的說成錯誤的,把錯誤的說成正確的。
典故出處
- 清·陶曾佑《論文學之勢力及其關係》錮蔽見聞,淆混是非。”
成語典故
- 他們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結幫營私,橫行霸道。★巴金《一封信》
成語造句
- 在討論問題時,他總是故意歪曲事實,以此來混淆是非,導致大家難以得出正確的結論。
成語故事
-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混淆國。這個國家的國王是一個昏庸無道、善惡不分的人。
有一天,混淆國裏發生了一起盜竊案。一個富商家中的貴重財物被盜,商人十分氣憤,立刻向國王稟報,要求嚴懲盜賊。國王便命令大臣去調查此案。
大臣經過一番偵查,鎖定了兩個嫌疑人,一個是善良誠實的平民小李,另一個是臭名昭著的小偷王五。然而,王五爲了逃脫罪責,偷偷賄賂了負責此案的官員,讓他在國王面前故意歪曲事實,將罪名嫁禍給小李。
當國王審問時,那官員添油加醋地描述着所謂的“證據”,將小李說成是一個無惡不作的大壞蛋,而對王五的罪行隻字不提。國王聽後,不加思索就相信了官員的話,立刻下令將小李逮捕入獄。
小李的家人和朋友們都知道他是被冤枉的,他們四處奔走,希望能爲小李洗刷冤屈。但是國王卻固執己見,根本不聽他們的申訴,還認爲他們是在無理取鬧。
在獄中,小李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始終堅持自己的清白。而王五卻在外面逍遙法外,繼續爲非作歹。
這件事引起了國內一些有識之士的不滿,他們紛紛上書國王,懇請他重新審理此案,不要被奸臣所矇蔽,混淆是非。但是國王卻將這些諫言視爲對他權威的挑戰,對這些人進行了嚴厲的懲罰。
隨着時間的推移,混淆國的社會秩序變得越來越混亂,人們對國王的不滿情緒也日益高漲。終於,在一次民衆的起義中,國王被推翻,而真正的罪犯王五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作爲統治者或者領導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公正的判斷力,不能被虛假的信息所迷惑,混淆是非。否則,就會像混淆國的國王一樣,給自己和國家帶來災難。同時,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也要明辨是非,不被表面現象所誤導,堅持真理和正義,這樣才能讓社會更加和諧、美好。正如《論語》中所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們要以君子的標準要求自己,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保持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才能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混淆是非-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