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恶余殃
成语拼音
- jī è yú yāng
积恶余殃成语解释
- 多行不善,则会遭受恶报。劝人不要行恶,以免祸延子孙。
典故出处
- 《易经·坤卦·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南朝宋·释法明《答李交州难佛不见形》积善余庆,积恶余殃,虽新新生灭,交臂代谢,善恶之业,不得不受。”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他平日里作恶多端,从不知悔改,如今遭受种种挫折和磨难,正所谓积恶余殃。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李三的人。他生活在一个小村庄里,生性贪婪且自私自利。
李三平日里总是想尽各种办法去占别人的便宜,比如在买卖中缺斤少两,或是借了别人的东西不还。村里的人都知道他的品行,对他多有不满,但他却丝毫不在意,依旧我行我素。
有一次,村里遭遇了旱灾,庄稼收成很差。大家都面临着饥饿的威胁,然而李三却趁机囤积粮食,然后以高价卖给村民,从中谋取暴利。很多村民因为买不起粮食而挨饿,甚至有人因此生病。
不仅如此,李三还经常欺负村里的弱小。他会抢夺小孩子的玩具,或是辱骂老人。他的所作所为,让整个村庄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三的恶行越来越多。终于,报应降临了。一天,李三突然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疾病,身体疼痛难忍,四处求医也不见好转。他的财富也因为治病而渐渐耗尽。
此时的李三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往,他意识到自己的种种恶行给自己带来了如此严重的后果。他想起了古人曾说过的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终于明白,自己的积恶之行终究会带来余殃。
然而,一切都已经太晚了。李三在病痛的折磨下,身体越来越虚弱,最终含恨而死。他的故事成为了村里人的教训,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不能只图一时之利而作恶多端,否则必将自食恶果。
正如《易经》中所记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李三的例子深刻地诠释了这个道理。他的一生因为积恶而导致了悲惨的结局,他的遭遇也警示着后人,要时刻秉持善良和正义,多做善事,少行恶举,以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灾难。我们应当以李三为鉴,在人生的道路上选择正确的行为,用善良和爱心去营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积恶余殃-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