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惡餘殃
成語拼音
- jī è yú yāng
積惡餘殃成語解釋
- 多行不善,則會遭受惡報。勸人不要行惡,以免禍延子孫。
典故出處
- 《易經·坤卦·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南朝宋·釋法明《答李交州難佛不見形》積善餘慶,積惡餘殃,雖新新生滅,交臂代謝,善惡之業,不得不受。”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平日裏作惡多端,從不知悔改,如今遭受種種挫折和磨難,正所謂積惡餘殃。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李三的人。他生活在一個小村莊裏,生性貪婪且自私自利。
李三平日裏總是想盡各種辦法去佔別人的便宜,比如在買賣中缺斤少兩,或是借了別人的東西不還。村裏的人都知道他的品行,對他多有不滿,但他卻絲毫不在意,依舊我行我素。
有一次,村裏遭遇了旱災,莊稼收成很差。大家都面臨着飢餓的威脅,然而李三卻趁機囤積糧食,然後以高價賣給村民,從中謀取暴利。很多村民因爲買不起糧食而捱餓,甚至有人因此生病。
不僅如此,李三還經常欺負村裏的弱小。他會搶奪小孩子的玩具,或是辱罵老人。他的所作所爲,讓整個村莊都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中。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三的惡行越來越多。終於,報應降臨了。一天,李三突然患上了一種奇怪的疾病,身體疼痛難忍,四處求醫也不見好轉。他的財富也因爲治病而漸漸耗盡。
此時的李三開始反思自己的過往,他意識到自己的種種惡行給自己帶來了如此嚴重的後果。他想起了古人曾說過的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他終於明白,自己的積惡之行終究會帶來餘殃。
然而,一切都已經太晚了。李三在病痛的折磨下,身體越來越虛弱,最終含恨而死。他的故事成爲了村裏人的教訓,大家明白了一個道理:人不能只圖一時之利而作惡多端,否則必將自食惡果。
正如《易經》中所記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李三的例子深刻地詮釋了這個道理。他的一生因爲積惡而導致了悲慘的結局,他的遭遇也警示着後人,要時刻秉持善良和正義,多做善事,少行惡舉,以免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災難。我們應當以李三爲鑑,在人生的道路上選擇正確的行爲,用善良和愛心去營造一個美好的世界。
積惡餘殃-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