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忿填膺
成语拼音
- jī fèn tián yīng
激忿填膺成语解释
- 膺胸。强烈的忿怒填满胸中。形容气愤已极。
典故出处
- 明·陶宗仪《辍耕录》顾其母激忿填膺,寸晷是学,不迨于至,以超圣人之域,焕乎贤者之业。”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他听到那不公平的待遇,顿时怒不可遏,其激忿填膺的样子让人印象深刻。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朝堂之上存在着不同的势力。其中有一位忠诚正直的大臣叫李明。
当时,国家的朝政被一些奸臣所把持,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搞得民不聊生。李明看到这一切,心中无比愤慨,多次向皇帝进谏,希望皇帝能够严惩这些奸臣,重振朝纲。
然而,皇帝却被奸臣们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对李明的进谏置若罔闻。不仅如此,奸臣们还对李明进行污蔑和陷害,使得李明在朝堂上处处受到排挤和打压。
一天,李明得知奸臣们又策划了一个危害国家的阴谋,他心急如焚,再次冒死进谏。可是,皇帝依然没有听取他的意见,甚至还对他加以斥责。李明看着皇帝如此昏庸,国家陷入如此困境,心中的悲愤之情难以遏制,他感到自己的胸膛好似要被怒火和悲愤填满。
回到家中,李明夜不能寐,他想到国家的未来,想到百姓的苦难,心中的激忿填膺达到了顶点。他知道,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已经无法改变这一切,但是他不甘心就这样坐视国家沉沦。
于是,李明决定采取行动。他联络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大臣和将领,秘密策划了一场政变,试图推翻奸臣们的统治,恢复国家的清明。在他们的努力下,政变最终取得了成功,奸臣们被一网打尽,皇帝也终于醒悟过来,开始重新整顿朝政,国家逐渐恢复了生机和活力。
李明的行为虽然有些冒险,但他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他的故事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一段佳话,也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在面对不公和邪恶时,要有勇气和决心去抗争,哪怕心中激忿填膺,也要坚定地为了正义而行动。这个故事也提醒着后人,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一时的利益所迷惑,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激忿填膺-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