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温听厉

成语拼音

jí wēn tīng lì

即温听厉成语解释

后以之称面受尊者的教诲。

典故出处

《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成语典故

不得即温听厉,良以为歉。★宋·胡继宗《书言故事·会遇》

成语造句

老师对我们的教导方式恰到好处,该严格的时候一丝不苟,该温和的时候春风化雨,真正做到了即温听厉。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名为卫国。卫国的国君卫灵公,他有一位臣子名叫子夏。 子夏是一位非常有学问和智慧的人。他教导学生时,态度既温和又严格。有一次,子夏的学生们前来请教他问题。子夏耐心地倾听着他们的每一个疑问,用温和的语气为他们解答,让学生们如沐春风,心中的困惑渐渐消散。然而,当涉及到一些原则性问题或者学生们出现错误时,子夏就会变得非常严厉,毫不留情地指出他们的错误,要求他们必须改正,以避免重蹈覆辙。 这种即温听厉的教学方式,让子夏的学生们既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与呵护,又明白了学习和做人的严肃性。他们在子夏的教导下,学业日益精进,品德也越发高尚。 当时,卫国的朝堂上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声音和观点。有些大臣主张采取温和的政策来治理国家,以稳定民心;而另一些大臣则认为应该严厉地推行法规,以确保国家的秩序和安全。卫灵公在面对这些分歧时,常常会想起子夏的即温听厉。他意识到,治理国家也需要像子夏教导学生一样,在某些时候要温和地对待百姓,关心他们的生活和需求;而在另一些时候,则必须严厉地执行法律,不容有丝毫的懈怠和放纵。 在卫灵公的治理下,卫国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和繁荣。百姓们既感受到了国君的关怀,也对国家的法规心生敬畏。 子夏的即温听厉不仅影响了他的学生和卫国的朝堂,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种理念成为了后世教育和治理的重要参考,提醒着人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温和与严厉两种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正如《论语》中所说:“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正是对即温听厉的一种深刻诠释。子夏用他的行动和智慧,为后人展示了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中把握好温和与严厉的尺度,实现教育和治理的完美结合。在岁月的流转中,即温听厉这个成语也成为了人们对于一种理想教育和管理方式的概括和赞誉,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智慧和平衡的处世之道。

即温听厉-成语图片

即温听厉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