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吏缓民

成语拼音

jí lì huǎn mín

急吏缓民成语解释

对官员严格,对百姓宽和。

典故出处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为官者应当懂得权衡利弊,不可一味追求政绩而忽略民生,要做到急吏缓民的平衡,才能真正造福一方。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国度里,有一位新上任的官员叫李大人。 当时,这个国度正面临着诸多问题,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秩序也有些混乱。李大人到任后,决心要改变这一局面。 一开始,李大人雷厉风行地推行了一系列严苛的政策,他对下属官吏要求极为严格,任何办事不力或者贪污腐败的行为都遭到了他的严惩。一时间,官吏们都人人自危,工作起来战战兢兢,丝毫不敢懈怠。然而,对于百姓,李大人却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他深知百姓的不易,所以在推行政策时,会充分考虑到百姓的实际情况,尽量采取温和、缓慢的方式,给予百姓足够的时间去适应和调整。 比如,在一次税收改革中,李大人没有立刻强制百姓缴纳高额税款,而是先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经济状况和承受能力。他耐心地向百姓解释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也根据实际情况对税收政策进行了合理的调整。百姓们感受到了李大人的关怀和尊重,对他的政策也更加愿意配合和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急吏缓民”的治理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官吏们因为惧怕李大人的严厉,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各项政务都得到了妥善的处理。而百姓们在李大人的温和政策下,生活逐渐改善,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日益增强。 历史上,也有类似的例子。据《汉书》记载,西汉时期的名臣黄霸在治理地方时,也是对官吏严格要求,而对百姓宽厚仁爱。他注重民生,积极推行各种有利于百姓的政策,使得当地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李大人的治理模式在当时成为了典范,其他地方的官员也纷纷效仿。这个国度在李大人和众多官员的努力下,逐渐变得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管理和治理中,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对待官吏要严格要求,以确保政务的高效执行;而对待百姓则要温和宽厚,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和感受,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正如古人所说:“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只有真正做到急吏缓民,才能赢得民心,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急吏缓民-成语图片

急吏缓民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