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仁假义
成语拼音
- jiǎ rén jiǎ yì
假仁假义成语解释
- 伪装仁慈善良。
典故出处
- 《朱子全书·历代一·唐》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成语典故
- 他第一便想抢曾乡绅的家,那暴发的绅士,假仁假义的,好不可恶!★郑振铎《黄公俊的最后》
成语造句
- 他表面上对大家关怀备至,实则是假仁假义,背地里尽做些损人利己的勾当。
成语故事
-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个人物,他的行为充分展现了什么叫做假仁假义。
春秋时期,有个诸侯国的大臣名叫公孙无知。公孙无知平日里总是摆出一副仁慈和正义的模样,但实际上,他的内心却充满了私欲和阴谋。
公孙无知凭借着自己虚假的表象,获得了不少人的支持和信任。他常常在众人面前高谈阔论,宣扬一些看似高尚的理念,但背地里却在谋划着如何夺取更高的权力和地位。他对上级阿谀奉承,对下属则施以小恩小惠,让他们误以为他是一个值得追随的人。
有一次,国家遭遇了一场自然灾害,百姓们生活困苦。公孙无知看到了这个机会,他立即站出来,声称要为百姓们谋福祉,积极组织救灾工作。他在百姓面前表现得极为关心和体贴,发放一些粮食和物资,赢得了百姓们的感激和赞扬。然而,他这样做的真正目的并非是真心帮助百姓,而是为了提升自己在民众中的声望,为他日后的野心铺路。
与此同时,公孙无知暗中勾结其他势力,企图推翻当时的国君,自己取而代之。他的阴谋逐渐浮出水面,一些有识之士察觉到了他的真面目,但他却利用自己假仁假义的手段,成功地蒙蔽了更多人的眼睛。
最终,公孙无知发动了政变,成功地夺取了政权。然而,他的统治并没有持续太久,他的假仁假义终究无法掩盖他的丑恶本质。百姓们逐渐看清了他的真面目,对他的所作所为感到无比失望和愤怒。不久之后,公孙无知就被其他势力推翻,他的下场可谓是咎由自取。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假仁假义之人的虚伪和狡诈。他们表面上装作善良和正义,实则心怀叵测,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择手段。这种行为不仅会欺骗他人,也会给自己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保持警惕,不要被那些假仁假义的人所迷惑,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认清他们的真实面目,以免受到伤害。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坚守真正的善良和正义,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真正和谐、美好的社会。
假仁假义-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