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贤附势

成语拼音

jiǎn xián fù shì

简贤附势成语解释

轻视贤良,依附权势。

典故出处

《书·仲虺之诰》简贤附势,实繁有徒。”孔传简,略也。贤而无势则略之,不贤有势则附之。”

成语典故

以移风易俗为虚语,以简贤附势为知几。★宋·范仲淹《上执政书》

成语造句

在复杂的职场中,他非但没有秉持公正,反而曲意逢迎,简贤附势,最终落得被众人唾弃的下场。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国度里,有一个名叫公孙策的人。他头脑灵活,善于权谋,却将心思都用在了不正当的地方。 公孙策一心渴望出人头地,获得荣华富贵。他不是通过提升自己的才能和品德,而是选择了一条简贤附势的道路。当时,朝廷中有一位位高权重的大臣名叫李太师,他权势滔天,众多人都想巴结他。公孙策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于是想尽办法去接近李太师。 他用尽各种手段讨好李太师,不惜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李太师出行,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去侍奉左右;李太师有任何需求,他都会想尽办法满足。渐渐地,李太师对公孙策有了好感,开始将一些小事情交给他去办。公孙策见自己的计策得逞,更加变本加厉地简贤附势。 然而,朝廷中也有一些正直的官员,他们看不惯公孙策的所作所为,纷纷劝诫他要走正道,凭自己的真本事获得成就。但公孙策哪里听得进去,他认为这些人不过是嫉妒他的“聪明才智”。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孙策凭借着李太师的势力,在朝廷中逐渐站稳了脚跟,也获得了不少好处。但他的行为引起了更多人的不满,民间也对他颇有微词。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比如秦朝的赵高,他也是通过依附权势,玩弄权术,最终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公孙策的行为与赵高如出一辙,都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简贤附势,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但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公孙策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李太师后来因为一些事情被皇帝问责,势力大减。而公孙策失去了依靠,他那些不正当的行为也被一一揭露出来。最终,他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落得个声名狼藉的下场。 这个故事深刻地警示着人们,简贤附势或许能带来一时的好处,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才能,秉持着正直和善良,才能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我们应当以史为鉴,避免重蹈公孙策这样的覆辙,追求真正有价值和意义的人生。

简贤附势-成语图片

简贤附势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