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賢附勢

成語拼音

jiǎn xián fù shì

簡賢附勢成語解釋

輕視賢良,依附權勢。

典故出處

《書·仲虺之誥》簡賢附勢,實繁有徒。”孔傳簡,略也。賢而無勢則略之,不賢有勢則附之。”

成語典故

以移風易俗爲虛語,以簡賢附勢爲知幾。★宋·范仲淹《上執政書》

成語造句

在複雜的職場中,他非但沒有秉持公正,反而曲意逢迎,簡賢附勢,最終落得被衆人唾棄的下場。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個名叫公孫策的人。他頭腦靈活,善於權謀,卻將心思都用在了不正當的地方。 公孫策一心渴望出人頭地,獲得榮華富貴。他不是通過提升自己的才能和品德,而是選擇了一條簡賢附勢的道路。當時,朝廷中有一位位高權重的大臣名叫李太師,他權勢滔天,衆多人都想巴結他。公孫策敏銳地察覺到這一點,於是想盡辦法去接近李太師。 他用盡各種手段討好李太師,不惜阿諛奉承,溜鬚拍馬。李太師出行,他總是第一個衝上前去侍奉左右;李太師有任何需求,他都會想盡辦法滿足。漸漸地,李太師對公孫策有了好感,開始將一些小事情交給他去辦。公孫策見自己的計策得逞,更加變本加厲地簡賢附勢。 然而,朝廷中也有一些正直的官員,他們看不慣公孫策的所作所爲,紛紛勸誡他要走正道,憑自己的真本事獲得成就。但公孫策哪裏聽得進去,他認爲這些人不過是嫉妒他的“聰明才智”。 隨着時間的推移,公孫策憑藉着李太師的勢力,在朝廷中逐漸站穩了腳跟,也獲得了不少好處。但他的行爲引起了更多人的不滿,民間也對他頗有微詞。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比如秦朝的趙高,他也是通過依附權勢,玩弄權術,最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公孫策的行爲與趙高如出一轍,都是爲了個人的私利而簡賢附勢,不顧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但正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公孫策的好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李太師後來因爲一些事情被皇帝問責,勢力大減。而公孫策失去了依靠,他那些不正當的行爲也被一一揭露出來。最終,他受到了應有的懲罰,落得個聲名狼藉的下場。 這個故事深刻地警示着人們,簡賢附勢或許能帶來一時的好處,但從長遠來看,這種行爲是不可取的。只有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才能,秉持着正直和善良,才能真正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我們應當以史爲鑑,避免重蹈公孫策這樣的覆轍,追求真正有價值和意義的人生。

簡賢附勢-成語圖片

簡賢附勢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