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熬投石

成语拼音

jiāo áo tóu shí

焦熬投石成语解释

焦熬指在火上久烧变脆的东西。拿非常脆的东西去碰石头。比喻事情一定失败。

典故出处

《荀子·议兵》桓文之节制,不可以适汤武之仁义,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遇到如此棘手的问题时,他的那些方法无异于焦熬投石,根本无法解决实际困难。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叫宋偃王的君主,他统治下的宋国曾有过一段动荡的岁月。 宋偃王野心勃勃,妄图扩张领土,不断地发动战争,搞得国内民不聊生。百姓们生活困苦,怨声载道。而宋偃王却不顾百姓的死活,依然一意孤行。 当时,宋国的朝堂上有一些明智的大臣,他们看到国家正走向衰败,心急如焚。其中一位大臣多次劝谏宋偃王,希望他能改变策略,关注民生,停止战争,让国家休养生息。然而,宋偃王根本听不进去,反而对这些劝谏感到厌烦。 这位大臣看到宋偃王如此顽固不化,心中充满了绝望。他深知国家已经陷入了绝境,就如同在烈火上煎熬一般,而宋偃王却还在不断地投掷石块,让局势更加恶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国的国力越来越弱,周边的国家看到了机会,纷纷对宋国发动攻击。百姓们生活更加艰难,社会秩序混乱不堪。 最终,宋国在宋偃王的错误统治下走向了灭亡。而“焦熬投石”这个成语也就此流传下来,用来形容人在极端困境中,情况不断恶化,就像在烈火中煎熬,却又不断遭受打击,如同投掷石块一般,让人感到无比的痛苦和绝望。这个成语也警示着后人,当面临困境时,要及时反思,采取正确的行动,避免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正如《左传》中所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宋偃王的所作所为正是对这一古训的生动诠释。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应铭记这些教训,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

焦熬投石-成语图片

焦熬投石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