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长补短
成语拼音
- jié cháng bǔ duǎn
截长补短成语解释
- 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典故出处
- 《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成语典故
- 迨工员报销,截长补短,蕲合成例,言官以浮冒入奏。★《清史稿·姚祖同传》
成语造句
- 我们在分配资源时,应该学会灵活调整,就像裁缝量体裁衣一样,截长补短,以达到最优的效果。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名叫安国。安国的国王是一位非常有智慧和远见的君主。
有一年,安国遭遇了严重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生活陷入了困境。国王心急如焚,他召集大臣们商议如何应对这场危机。
其中一位大臣提议道:“陛下,我们可以向邻国梁国借粮,以解燃眉之急。”国王皱起眉头说:“梁国与我们虽无大的冲突,但也并非亲密友好,他们会愿意借粮给我们吗?”大臣回答:“我们可以拿出一些珍贵的宝物去交换粮食,也许他们会答应。”国王思索片刻后,同意了这个提议。
于是,安国派出使者带着宝物前往梁国。梁国国王见到安国使者带来的宝物,心中十分欢喜,但他却故意刁难说:“你们带来的宝物虽好,但还不足以换取我们这么多的粮食。除非你们能再拿出一些别的东西来。”使者无奈,只能返回安国向国王禀报。
国王听后,陷入了沉思。这时,另一位大臣站出来说:“陛下,我们可以将我们的一些优势和长处与梁国分享,比如我们精湛的手工艺技术,也许可以打动他们。”国王眼睛一亮,说道:“这倒是个好办法,我们可以用我们的长处去弥补宝物的不足,截长补短,与梁国达成交易。”
随后,安国国王再次派遣使者前往梁国,使者向梁国国王详细阐述了安国的手工艺技术以及愿意与梁国分享的诚意。梁国国王经过考虑,最终同意了借粮给安国。安国顺利地借到了粮食,度过了旱灾危机。
经过这次事件,安国国王深刻地认识到,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能只依靠单一的方法或资源,而是要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去弥补不足和短处,通过截长补短的方式来实现目标。同时,他也更加注重与邻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国在国王的治理下变得越来越繁荣富强,百姓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而“截长补短”这个成语也流传了下来,提醒着人们要懂得灵活运用各种资源和优势,以实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这个故事也让我们明白,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保持智慧和勇气,善于截长补短,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走向成功的道路。
截长补短-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