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成语拼音
- jìn sī jìn zhōng,tuì sī bǔ guò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成语解释
- 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辞官隐退时,就反省自己,以弥补过失。
典故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他为官多年,始终秉持着为百姓谋福祉的信念,无论是身处高位还是闲职,都能做到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叫晋国。晋国的一位大臣名叫荀息。
荀息为人忠诚正直,一心为国家和君主效力。他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在朝堂之上,积极进言献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出谋划策,可谓是“进思尽忠”。
有一次,晋国国君想要扩张领土,打算攻打一个邻国。荀息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此时并不是最佳时机,便向国君诚恳地进谏,分析了当前局势和可能面临的风险。尽管国君一开始并不认同他的观点,但荀息毫不气馁,凭借着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局势的精准判断,坚持不懈地向国君阐述自己的想法。最终,国君被他的真诚和智慧所打动,放弃了这次冒险的行动,避免了晋国可能陷入的困境。
然而,人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在一次重要的决策中,荀息由于疏忽出现了失误,导致了一些不好的后果。面对自己的过错,荀息没有逃避或推诿责任,而是勇于承担,“退思补过”。他静下心来,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仔细寻找弥补过失的方法。
他日夜操劳,积极制定补救措施,努力挽回损失。同时,他也以此为教训,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在他的努力下,晋国逐渐恢复了元气,并且在后来的发展中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荀息的事迹在晋国被广泛传颂,他的忠诚和担当成为了众人学习的榜样。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这一精神的深刻内涵。在历史的长河中,像荀息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奉献自己的一切,在面对错误和挫折时,能够勇于面对,积极改正,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应该学习荀息的这种精神。当我们处于顺境时,要尽心尽力地为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努力奋斗,为社会做出贡献;当我们遇到挫折和错误时,不要气馁,要敢于反思,积极寻求改进的方法,让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实、更加长远。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