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思盡忠,退思補過

成語拼音

jìn sī jìn zhōng,tuì sī bǔ guò

進思盡忠,退思補過成語解釋

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報效君主;辭官隱退時,就反省自己,以彌補過失。

典故出處

《左傳·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若之何殺之?”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爲官多年,始終秉持着爲百姓謀福祉的信念,無論是身處高位還是閒職,都能做到進思盡忠,退思補過。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叫晉國。晉國的一位大臣名叫荀息。 荀息爲人忠誠正直,一心爲國家和君主效力。他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在朝堂之上,積極進言獻策,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爲國家的繁榮和穩定出謀劃策,可謂是“進思盡忠”。 有一次,晉國國君想要擴張領土,打算攻打一個鄰國。荀息經過深思熟慮後,認爲此時並不是最佳時機,便向國君誠懇地進諫,分析了當前局勢和可能面臨的風險。儘管國君一開始並不認同他的觀點,但荀息毫不氣餒,憑藉着自己對國家的忠誠和對局勢的精準判斷,堅持不懈地向國君闡述自己的想法。最終,國君被他的真誠和智慧所打動,放棄了這次冒險的行動,避免了晉國可能陷入的困境。 然而,人生並非總是一帆風順。在一次重要的決策中,荀息由於疏忽出現了失誤,導致了一些不好的後果。面對自己的過錯,荀息沒有逃避或推諉責任,而是勇於承擔,“退思補過”。他靜下心來,認真反思自己的行爲,仔細尋找彌補過失的方法。 他日夜操勞,積極制定補救措施,努力挽回損失。同時,他也以此爲教訓,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養。在他的努力下,晉國逐漸恢復了元氣,並且在後來的發展中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荀息的事蹟在晉國被廣泛傳頌,他的忠誠和擔當成爲了衆人學習的榜樣。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進思盡忠,退思補過”這一精神的深刻內涵。在歷史的長河中,像荀息這樣的人物還有很多,他們爲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奉獻自己的一切,在面對錯誤和挫折時,能夠勇於面對,積極改正,爲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應該學習荀息的這種精神。當我們處於順境時,要盡心盡力地爲自己的目標和理想努力奮鬥,爲社會做出貢獻;當我們遇到挫折和錯誤時,不要氣餒,要敢於反思,積極尋求改進的方法,讓自己不斷成長和進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實、更加長遠。

進思盡忠,退思補過-成語圖片

進思盡忠,退思補過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