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长补短
成语拼音
- jué cháng bǔ duǎn
绝长补短成语解释
- 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典故出处
- 《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成语典故
- 战国时期,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还要他截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滕国可以成为一个强国。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言论未置可否,只是微笑应付。
成语造句
- 我们应该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并借鉴,从而绝长补短,提升自己的能力。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强大的齐国,另一个是相对弱小的楚国。
齐国凭借其雄厚的国力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地对外扩张,周边的许多小国都纷纷向其臣服。而楚国虽然也有一定的实力,但与齐国相比,还是存在着差距。
楚国的国王深知齐国的野心,担心有一天齐国的铁蹄会踏入自己的国土。于是,他召集了国内的大臣们商议对策。其中有一位聪明睿智的大臣提出了一个独特的想法。
这位大臣说道:“大王,我们如今虽然在某些方面不如齐国,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我们可以借鉴齐国的长处,来弥补我们的短处。比如,齐国的军事战术十分出色,我们可以派遣使者和间谍前往齐国,学习他们的战术;齐国的农业发达,我们可以引进他们的先进种植技术。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逐渐提升自己的实力,缩短与齐国的差距。”
国王听后,觉得这个建议非常有道理,于是立刻下令实施。楚国开始悄悄地向齐国学习各种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楚国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他们的军队战斗力得到了提升,农业生产也更加繁荣。
然而,齐国也察觉到了楚国的变化,他们开始对楚国产生了警惕。但楚国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们继续坚定地执行着“绝长补短”的策略。
在一次两国的边境冲突中,楚国凭借着从齐国学到的战术和自身的优势,竟然与齐国打了个平手。这让齐国感到十分惊讶,他们意识到楚国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可以轻易被欺负的国家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楚国不断地发展壮大,与齐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齐国也不得不重新审视与楚国的关系,不再轻易地对楚国发动攻击。
就这样,楚国通过“绝长补短”的策略,成功地提升了自己的实力,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站稳了脚跟,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了和平与发展的机会。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不要畏惧,而是要善于学习对方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进取,最终实现自身的强大。即使处于劣势,也能凭借智慧和决心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之路。
绝长补短-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