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長補短

成語拼音

jué cháng bǔ duǎn

絕長補短成語解釋

絕:截斷。截取長的,補充短的。比喻用長處補短處。

典故出處

《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爲善國。”

成語典故

戰國時期,滕文公從楚國路經宋國時會見孟子,孟子給他講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勵他要以堯舜之道治理天下,還要他截長補短,發揮地區優勢,以仁政來治理天下,滕國可以成爲一個強國。滕文公聽了孟子的言論未置可否,只是微笑應付。

成語造句

我們應該善於發現他人的優點,學習並借鑑,從而絕長補短,提升自己的能力。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個國家,一個是強大的齊國,另一個是相對弱小的楚國。 齊國憑藉其雄厚的國力和強大的軍事力量,不斷地對外擴張,周邊的許多小國都紛紛向其臣服。而楚國雖然也有一定的實力,但與齊國相比,還是存在着差距。 楚國的國王深知齊國的野心,擔心有一天齊國的鐵蹄會踏入自己的國土。於是,他召集了國內的大臣們商議對策。其中有一位聰明睿智的大臣提出了一個獨特的想法。 這位大臣說道:“大王,我們如今雖然在某些方面不如齊國,但我們也有自己的優勢。我們可以借鑑齊國的長處,來彌補我們的短處。比如,齊國的軍事戰術十分出色,我們可以派遣使者和間諜前往齊國,學習他們的戰術;齊國的農業發達,我們可以引進他們的先進種植技術。通過這種方式,我們能夠逐漸提升自己的實力,縮短與齊國的差距。” 國王聽後,覺得這個建議非常有道理,於是立刻下令實施。楚國開始悄悄地向齊國學習各種先進的技術和理念。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楚國在許多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他們的軍隊戰鬥力得到了提升,農業生產也更加繁榮。 然而,齊國也察覺到了楚國的變化,他們開始對楚國產生了警惕。但楚國並沒有因此而退縮,他們繼續堅定地執行着“絕長補短”的策略。 在一次兩國的邊境衝突中,楚國憑藉着從齊國學到的戰術和自身的優勢,竟然與齊國打了個平手。這讓齊國感到十分驚訝,他們意識到楚國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可以輕易被欺負的國家了。 隨着時間的推移,楚國不斷地發展壯大,與齊國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齊國也不得不重新審視與楚國的關係,不再輕易地對楚國發動攻擊。 就這樣,楚國通過“絕長補短”的策略,成功地提升了自己的實力,在複雜的國際局勢中站穩了腳跟,爲自己的國家贏得了和平與發展的機會。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在面對強大的對手時,不要畏懼,而是要善於學習對方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通過不斷的努力和進取,最終實現自身的強大。即使處於劣勢,也能憑藉智慧和決心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和發展之路。

絕長補短-成語圖片

絕長補短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