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过不给
成语拼音
- jiù guò bù gěi
救过不给成语解释
- 犹救过不赡。补救过失都来不及。
典故出处
- 无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他在工作中总是竭尽全力避免错误,因为他深知一旦失误,造成的损失可能无法挽回,那种后果绝不是救过不给就能解决的。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名为卫国。卫国的国君卫灵公虽然有一定的治国才能,但他在用人方面却时常出现偏差。
当时,卫国有一位大臣名叫史鱼。史鱼为人正直,对国家忠心耿耿。他看到卫灵公身边有一些谄媚奉承的小人,而一些真正有才能、品德高尚的人却得不到重用。史鱼多次向卫灵公进谏,希望他能够分辨忠奸,广纳贤才,但卫灵公却并未将他的话放在心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卫国的政治局势变得越来越混乱。那些小人在卫灵公身边不断挑拨离间,导致国家内部矛盾重重。史鱼看到国家陷入如此困境,心中焦急万分。
然而,无论史鱼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卫灵公的态度。最终,史鱼在临终前,将自己的儿子叫来,对他说:“我一生为了国家尽心尽力,但却未能让国君走上正道。我死后,你不必举行隆重的葬礼,只需将我的尸体放在窗户边,以此来提醒国君。”
史鱼的儿子按照父亲的嘱托做了。当卫灵公前来吊唁时,看到史鱼的尸体放在窗户边,感到十分惊讶,便询问原因。史鱼的儿子便将父亲的遗言告诉了卫灵公。
卫灵公听后,深受触动。他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从此之后,卫灵公开始疏远那些小人,重新任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
史鱼虽然已经去世,但他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为卫国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的行为也被人们传颂开来,成为了一个典范。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救过不给”的重要性。史鱼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在死后还用独特的方式来警醒国君,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史鱼的这种品质,当我们看到错误和问题时,不能视而不见,而应该勇敢地指出,及时纠正,哪怕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避免因错误的积累而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同时,这也提醒那些处于领导地位的人,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固执己见,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带领团队走向成功。
救过不给-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