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直错枉
成语拼音
- jǔ zhí cuò wǎng
举直错枉成语解释
- 举盐。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典故出处
- 无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在选拔人才时,我们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力求做到举直错枉,让真正有才能和品德高尚的人得到重用。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正面临着治理的难题。这个国家的国君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方法,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当时,国君身边有两位大臣,一位名叫直臣,他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一心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另一位名叫枉臣,他则心怀叵测,善于谄媚奉承,经常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
国君一开始被枉臣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对他十分宠信,而对直臣的直言进谏却常常感到不耐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由于枉臣的错误建议和自私行为,国家的经济逐渐衰退,社会秩序也变得混乱不堪。
直臣看到这种情况,心急如焚,他多次向国君进言,指出枉臣的种种弊端,希望国君能够幡然醒悟,重用正直之人,纠正错误的决策。
终于,国君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后,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他意识到直臣的忠诚和正直才是国家真正需要的。于是,国君决定疏远枉臣,重新审视直臣的建议。
国君开始大力提拔那些正直有才能的官员,让他们参与国家的治理。同时,对于那些曾经因为枉臣的陷害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国君也给予了平反和补偿。
在直臣等人的努力下,国家的局势逐渐好转。经济开始复苏,人民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安定。国君深刻地体会到了“举直错枉”的重要性。
正如孔子在《论语》中所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只有推举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才能让百姓信服,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个国家的国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明白了这个道理,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从此,这个国家在直臣等正直之士的辅佐下,走上了繁荣发展的道路,成为了一个令人尊敬的国家。而“举直错枉”这个成语也流传了下来,提醒着人们要善于分辨是非善恶,任用贤能之人,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举直错枉-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