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辱臣死
成语拼音
- jūn rǔ chén sǐ
君辱臣死成语解释
- 封建礼教认为,帝王遭受耻辱,臣僚应当死节。
典故出处
- 《国语·越语下》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
成语典故
- 君辱臣死”,吾被李傕所杀,乃分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
成语造句
- 在古代那种封建礼教的环境中,君王若遭受耻辱,臣子往往会觉得君辱臣死,从而以死相报。
成语故事
- 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个国家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
这个国家的君王是一位年轻而有志向的君主,他一心想要让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然而,周边的强国虎视眈眈,时常对其进行侵扰和挑衅。
在一次与邻国的冲突中,由于大臣们的决策失误,导致国家遭遇了惨败。邻国的军队长驱直入,直逼京城。君王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在朝堂之上,大臣们面面相觑,有的心怀愧疚,有的则在互相推诿责任。君王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失望和愤怒。这时,一位忠诚的大臣站了出来,他痛心疾首地说道:“陛下,此次战败,臣等难辞其咎。国家有难,君辱臣死,臣愿倾尽所有,为国家挽回尊严。”
这位大臣名叫李义,他平日里就以忠诚和勇敢著称。君王听了他的话,深受感动,但也深知此次局势的严峻。李义主动请缨,带领一支敢死队,决定深入敌后,打乱邻国的部署。
在出发前,李义对敢死队的成员们说道:“我们此去,九死一生,但为了国家和君王,我们义无反顾。君辱臣死,这是我们的使命。”敢死队的成员们个个热血沸腾,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踏上了征程。
经过一番艰难的战斗和周旋,李义带领敢死队成功地在邻国后方制造了混乱,为国家的军队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君王趁机组织反击,最终成功地击退了邻国的军队,保卫了国家的尊严。
然而,李义带领的敢死队却几乎全军覆没,李义本人也身受重伤。当他被抬回京城时,君王亲自到他的床前探望。李义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道:“陛下,臣幸不辱命。君辱臣死,臣死而无憾。”说完,便闭上了眼睛。
君王悲痛欲绝,他为李义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追封他为护国大将军。从此以后,君王更加勤勉政事,广纳贤才,国家也日益强大。而“君辱臣死”这个成语,也成为了这个国家臣民们心中的坚定信念,激励着他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尊严而不懈努力。这个故事也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段可歌可泣的篇章。
君辱臣死-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