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乘之隙

成语拼音

kě chéng zhī xì

可乘之隙成语解释

隙空子,机会。可以被对方利用的弱点、空隙。

典故出处

宋·晁补之《鸡肋集》当是时,皆有可乘之隙,而中国不可取。”

成语典故

小沛原非久居之地。今徐州既有可乘之隙,失此不取,悔之晚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成语造句

他一直盯着对手,就等着对手露出可乘之隙,然后一举获胜。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纷争不断,局势变幻莫测。 在一个名为卫国的国家里,有一位年轻而有野心的大臣名叫宁戚。当时卫国的国君卫懿公沉迷于玩乐,不理朝政,国家逐渐走向衰败。 宁戚看到了卫国的危机,深知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他开始暗中策划,积极联络各方势力,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与此同时,卫国的邻国齐国正在崛起,齐桓公成为一代霸主。齐桓公野心勃勃,渴望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宁戚敏锐地察觉到卫国与齐国之间的微妙关系,他认为这是一个可乘之隙。他秘密前往齐国,向齐桓公进言,阐述了卫国目前的混乱局面以及自己的计划。 齐桓公听后,心中暗自思量。他知道如果能够趁机控制卫国,对齐国的霸业将有极大的帮助。于是,齐桓公决定支持宁戚的行动。 在齐国的暗中支持下,宁戚回到卫国后更加积极地展开行动。他利用卫懿公的昏庸和国内的矛盾,逐渐培植起自己的势力。 终于,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宁戚发动了政变。毫无防备的卫懿公根本无法抵挡,很快就被推翻。宁戚成功地掌握了卫国的政权。 而齐国也通过宁戚,实现了对卫国一定程度的控制和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宁戚正是抓住了卫国国君昏庸无道所导致的国家混乱这一可乘之隙,实现了自己的政治野心。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机会往往隐藏在各种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那些有敏锐洞察力和果断行动力的人,能够及时发现并抓住可乘之隙,从而改变自己和国家的命运。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善于把握时机和利用形势,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观察和分析周围的环境,寻找那些可以让我们一展身手的机会,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可乘之隙-成语图片

可乘之隙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