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乘之隙

成語拼音

kě chéng zhī xì

可乘之隙成語解釋

隙空子,機會。可以被對方利用的弱點、空隙。

典故出處

宋·晁補之《雞肋集》當是時,皆有可乘之隙,而中國不可取。”

成語典故

小沛原非久居之地。今徐州既有可乘之隙,失此不取,悔之晚矣。★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四回

成語造句

他一直盯着對手,就等着對手露出可乘之隙,然後一舉獲勝。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各國之間紛爭不斷,局勢變幻莫測。 在一個名爲衛國的國家裏,有一位年輕而有野心的大臣名叫甯戚。當時衛國的國君衛懿公沉迷於玩樂,不理朝政,國家逐漸走向衰敗。 甯戚看到了衛國的危機,深知這是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他開始暗中策劃,積極聯絡各方勢力,準備在適當的時候發動政變,奪取政權。 與此同時,衛國的鄰國齊國正在崛起,齊桓公成爲一代霸主。齊桓公野心勃勃,渴望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甯戚敏銳地察覺到衛國與齊國之間的微妙關係,他認爲這是一個可乘之隙。他祕密前往齊國,向齊桓公進言,闡述了衛國目前的混亂局面以及自己的計劃。 齊桓公聽後,心中暗自思量。他知道如果能夠趁機控制衛國,對齊國的霸業將有極大的幫助。於是,齊桓公決定支持甯戚的行動。 在齊國的暗中支持下,甯戚回到衛國後更加積極地展開行動。他利用衛懿公的昏庸和國內的矛盾,逐漸培植起自己的勢力。 終於,在一個合適的時機,甯戚發動了政變。毫無防備的衛懿公根本無法抵擋,很快就被推翻。甯戚成功地掌握了衛國的政權。 而齊國也通過甯戚,實現了對衛國一定程度的控制和影響。在這個過程中,甯戚正是抓住了衛國國君昏庸無道所導致的國家混亂這一可乘之隙,實現了自己的政治野心。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在複雜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中,機會往往隱藏在各種看似平常的現象背後。那些有敏銳洞察力和果斷行動力的人,能夠及時發現並抓住可乘之隙,從而改變自己和國家的命運。正如《孫子兵法》中所說:“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善於把握時機和利用形勢,是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學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環境,尋找那些可以讓我們一展身手的機會,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

可乘之隙-成語圖片

可乘之隙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