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名责实
成语拼音
- kòng míng zé shí
控名责实成语解释
- 控引;责求。使名声与实际相符。
典故出处
- 《史记·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我们在处理工作时,应当遵循客观规律,做到公平公正,而非单纯为了追求表面效果而忽略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控名责实。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君主十分注重对官员的管理和考核。
当时,朝堂之上有一位大臣,他巧言令色,善于阿谀奉承,凭借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在朝中混得风生水起。然而,他实际上并没有做出多少真正有利于国家和百姓的实事。
君主渐渐察觉到了这种情况,他意识到不能仅凭官员的言辞和表面功夫来评判他们的功绩。于是,他决定实施一种新的考核制度,那就是要“控名责实”。君主开始仔细考察每一位官员的实际作为,深入了解他们所负责的事务的进展和成果。
对于那些只追求虚名而不务实干的官员,君主毫不留情地进行了惩处。就像那位善于奉承的大臣,当他的种种不实行为被揭露后,君主果断地剥夺了他的官职,让他明白了徒有其名是无法长久立足的。
而对于那些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的官员,君主给予了丰厚的奖励和晋升。这些官员真正做到了名副其实,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国家的繁荣和百姓的福祉做出了贡献。
在这种“控名责实”的制度下,朝堂的风气焕然一新。官员们不再热衷于追求虚名和表面的荣耀,而是把精力都放在了实际工作上。国家也因此变得更加富强,百姓们过上了更加安居乐业的生活。
历史上,许多明智的统治者都明白“控名责实”的重要性。就如同《史记》中所记载的那些贤明之君,他们善于辨别官员的真实才能和作为,以此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那些只注重虚名、不务实干的朝代,往往会走向衰落和灭亡。这个国家的君主以史为鉴,通过“控名责实”让国家走上了繁荣昌盛的道路,成为了被后世传颂的一段佳话。它也提醒着后人,在任何时候,都要追求真正的价值和成果,而不是被虚假的表象所迷惑。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实现更大的成就。
控名责实-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