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之学
成语拼音
- kǒu ěr zhī xué
口耳之学成语解释
-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典故出处
- 《荀子·劝学》小人之学耳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做学问切不可只是听信他人的言论,满足于口耳之学,要深入探究和实践,才能有所成就。
成语故事
- 在古代,有一个年轻人名叫李明。李明自幼聪慧好学,但由于家境贫寒,无法进入正规的学府接受系统的教育。
他平日里只能靠自己四处打听知识,从别人的口中获取信息,这便是他的“口耳之学”。他常常在集市上倾听那些有学问的人谈论各种事情,从天文地理到历史文化,他都如饥似渴地听着,然后默默记在心里。
有一次,李明听说城里来了一位博学的老先生,正在街头讲学。他兴奋地赶去,只见老先生正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古代的历史故事。李明听得入了迷,站在人群中一动不动。当老先生讲完后,李明鼓起勇气上前请教了一些问题,老先生见他如此好学,便耐心地解答了他的疑惑。
从那以后,李明更加坚定了通过“口耳之学”追求知识的决心。他四处奔走,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他还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交流彼此听到的知识,相互促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发现“口耳之学”也有它的局限性。有时候,从别人口中听到的信息并不准确,甚至会有相互矛盾的地方。这让他感到困惑和苦恼。
于是,李明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他意识到不能仅仅依赖于别人的讲述,还需要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思考来验证和补充知识。他开始省吃俭用,积攒钱财购买书籍。虽然他能买到的书有限,但他如获至宝,认真钻研每一本书。
经过长期的努力,李明终于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他将“口耳之学”与自己的阅读和思考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他的学问日益深厚,最终成为了当地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
李明的故事告诉我们,“口耳之学”虽然是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但不能仅仅依赖于此。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学习,不断地探索和思考,才能真正获得渊博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正如古人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口耳之学-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