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之學
成語拼音
- kǒu ěr zhī xué
口耳之學成語解釋
- 指只知道耳朵進口裏出的一些皮毛之見,而沒有真正的學識。
典故出處
- 《荀子·勸學》小人之學耳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做學問切不可只是聽信他人的言論,滿足於口耳之學,要深入探究和實踐,纔能有所成就。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年輕人名叫李明。李明自幼聰慧好學,但由於家境貧寒,無法進入正規的學府接受系統的教育。
他平日裏只能靠自己四處打聽知識,從別人的口中獲取信息,這便是他的“口耳之學”。他常常在集市上傾聽那些有學問的人談論各種事情,從天文地理到歷史文化,他都如飢似渴地聽着,然後默默記在心裏。
有一次,李明聽說城裏來了一位博學的老先生,正在街頭講學。他興奮地趕去,只見老先生正滔滔不絕地講述着古代的歷史故事。李明聽得入了迷,站在人羣中一動不動。當老先生講完後,李明鼓起勇氣上前請教了一些問題,老先生見他如此好學,便耐心地解答了他的疑惑。
從那以後,李明更加堅定了通過“口耳之學”追求知識的決心。他四處奔走,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學習的機會。他還結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一起交流彼此聽到的知識,相互促進。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李明發現“口耳之學”也有它的侷限性。有時候,從別人口中聽到的信息並不準確,甚至會有相互矛盾的地方。這讓他感到困惑和苦惱。
於是,李明開始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他意識到不能僅僅依賴於別人的講述,還需要通過自己的閱讀和思考來驗證和補充知識。他開始省喫儉用,積攢錢財購買書籍。雖然他能買到的書有限,但他如獲至寶,認真鑽研每一本書。
經過長期的努力,李明終於在知識的海洋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他將“口耳之學”與自己的閱讀和思考相結合,逐漸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學習方法。他的學問日益深厚,最終成爲了當地一位備受尊敬的學者。
李明的故事告訴我們,“口耳之學”雖然是獲取知識的一種途徑,但不能僅僅依賴於此。我們需要通過多種方式來學習,不斷地探索和思考,才能真正獲得淵博的知識和深刻的見解。正如古人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口耳之學-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