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囊妙计

成语拼音

jǐn náng miào jì

锦囊妙计成语解释

旧小说里描写足智多谋的人把对付敌方的计策写在纸条上,放在锦囊里,以便当事人在紧急时拆阅。比喻有准备的巧妙办法。

典故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成语典故

三国时期,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以吴国荆州为基地,实力逐渐强大起来。长坂坡之战后,周瑜设计诱使刘备去东吴娶孙权的妹妹然后除掉他。诸葛亮给赵云三个锦囊妙计,让赵云陪刘备前往东吴,使得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

成语造句

他在面对困难时总能想出各种办法,就像有锦囊妙计一般,轻松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周瑜一直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想要找机会除掉他。 当时曹操亲率二十万大军,号称八十万,进攻东吴。孙权命周瑜为主帅,率军抵抗曹军。周瑜虽然足智多谋,但面对曹操的强大兵力,心中也有些忧虑。诸葛亮看穿了周瑜的心思,便主动前来相助。 诸葛亮对周瑜说:“曹操势大,不可力敌,需用奇计。”周瑜连忙请教,诸葛亮却笑而不语,只是拿出三个锦囊,交给周瑜,并叮嘱道:“这三个锦囊中有破敌之策,你需依计行事。”周瑜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收下了锦囊。 战争开始后,曹军一路势如破竹,东吴军队节节败退。周瑜心中焦急万分,这时他想起了诸葛亮的锦囊。他打开第一个锦囊,只见上面写着:“曹军新至,其势正盛,可派一军诈降,引曹操上钩。”周瑜恍然大悟,立刻依计行事。他派黄盖假意投降曹操,曹操果然中计,对黄盖深信不疑。 在黄盖诈降成功后,周瑜准备发起总攻。这时他又打开了第二个锦囊,上面写着:“决战之时,可派一军绕到曹军后方,放火扰乱其军心。”周瑜立刻派甘宁率领一军绕到曹军后方,放起大火。曹军顿时大乱,周瑜趁机率领大军发起冲锋,曹军被杀得丢盔卸甲。 曹操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残军撤退。周瑜率军追击,在途中他打开了第三个锦囊,只见上面写着:“曹操虽败,必不甘心,可在其必经之路设下埋伏。”周瑜依计行事,果然在曹操的必经之路设下埋伏,又一次大败曹操。 最终,东吴军队在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帮助下,以少胜多,打败了曹操。周瑜对诸葛亮的才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感慨地说:“诸葛亮真乃神人也,其锦囊妙计,助我破敌,实乃大恩。”从此,“锦囊妙计”这个成语便流传开来,用来形容那些事先策划好的、十分高明的计谋或办法。 在历史的长河中,类似这样用妙计取胜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孙膑的“围魏救赵”,通过巧妙地攻打魏国来解救赵国的危机,展现了高超的战略智慧。这些故事都提醒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智慧和谋略往往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要善于思考、善于谋划,才能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锦囊妙计-成语图片

锦囊妙计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