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义廉耻

成语拼音

lǐ yì lián chǐ

礼义廉耻成语解释

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典故出处

《管子·牧民》何谓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成语典故

古之贤君必厉士气,当务求难合自重之士,以养成礼义廉耻之风。★宋·苏轼《乞录用郑侠王斿状》

成语造句

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每个人都应该明晰道德准则,时刻铭记并践行礼义廉耻,不能为了一时的私利而抛弃这些基本的价值观念。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是一个强大的诸侯国。在齐国有一位名叫晏子的贤臣,他以智慧和品德深受百姓的爱戴。 晏子经常出使各国,凭借着他的才能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和利益。有一次,晏子出使楚国。楚国国君想借此机会羞辱晏子,从而贬低齐国。 晏子来到楚国后,楚王故意让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让晏子从这个小门进入。晏子明白了楚王的意图,他站在小门前,义正言辞地说:“只有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门进去。”楚国的官员无奈,只好打开大门让晏子进入。 楚王见到晏子后,又想办法刁难他。楚王问晏子:“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出使?”晏子从容不迫地回答:“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上万户人家,人们张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下雨一样,怎么会没有人呢?只是我们齐国派遣使者有个规矩,贤明的人就派他出使到贤明的国君那里,无能的人就派他出使到无能的国君那里,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被派到楚国来了。”楚王听了,一时无言以对。 晏子用他的智慧和勇气,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和自己的名誉。他的行为体现了对礼义廉耻的坚守。 在当时那个时代,礼义廉耻被视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基石。“礼”代表着社会的秩序和规范,让人知道如何相处和行为;“义”则强调正义和道德准则,使人能够明辨是非;“廉”体现了廉洁奉公,不贪图私利;“耻”则是让人有羞耻之心,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晏子的故事被后世广为传颂,成为了人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他所展现出来的品德和智慧,正是对礼义廉耻这一价值观的生动诠释。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仁人志士都秉持着礼义廉耻的信念,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时至今日,礼义廉耻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提醒着我们要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保持廉洁自律,以及有正确的荣辱观。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依然需要弘扬这种价值观,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将礼义廉耻铭记于心,并付诸实践,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美好,国家才能更加繁荣昌盛。

礼义廉耻-成语图片

礼义廉耻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