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手待毙

成语拼音

liǎn shǒu dài bì

敛手待毙成语解释

毙死。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典故出处

宋·洪迈《容斋续笔·靖康时事》予顷修《靖康实录》,窃痛一时之祸,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数十万,曾不能北向发一矢、获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毙。”

成语典故

天下哪有敛手待毙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四回

成语造句

在面对困难时,如果我们只是消极等待,不敢主动出击,那无异于敛手待毙。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动荡时期,有一个小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这个国家的君主昏庸无道,沉迷于享乐,对国家的治理毫不关心,导致国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周边的强国看到了这个机会,纷纷对这个小国虎视眈眈,准备发动侵略。而这个小国内部的大臣们却分为了两派,一派主张积极备战,以抵抗外敌的入侵;另一派则认为既然国家已经如此衰败,不如直接投降,免得遭受战争的苦难。 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有一位忠诚而有智慧的将军站了出来。他名叫李义,他深知国家此时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坚决反对不战而降的想法。他四处奔走,试图说服君主和大臣们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敌。 然而,君主和那些主张投降的大臣们却对他的建议置之不理,依然我行我素。李义看到国家即将陷入绝境,心中焦急万分。他不断地组织士兵进行训练,准备以微薄的力量对抗强大的敌人。 终于,敌国发动了进攻。李义带领着他的士兵们奋勇抵抗,但无奈敌我力量悬殊太大。在一场激烈的战斗后,李义的军队损失惨重,他自己也身负重伤。 此时,那些主张投降的大臣们又开始鼓吹投降的好处,甚至在朝堂上对李义进行诋毁和攻击。李义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悲愤和无奈。他知道,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国家真的就会如那些人所愿,敛手待毙。 但是,李义并没有放弃。他拖着受伤的身体,再次站出来,慷慨激昂地对众人说道:“我们的国家虽然弱小,但我们不能就这样轻易放弃。我们的先辈们曾经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而奋斗,我们难道要成为历史的罪人吗?我们不能敛手待毙,我们必须战斗到底!” 他的话打动了一些大臣和士兵,他们纷纷站出来支持李义。在李义的带领下,他们重新组织起来,利用地形和战术,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周旋。虽然最终国家还是被敌国占领,但李义的精神却激励了后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危机时,我们不能轻易放弃,更不能敛手待毙。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挑战,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最终失败了,我们也能问心无愧,因为我们曾经努力过,奋斗过。就如同历史上许多的英雄豪杰一样,他们在困境中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敛手待毙-成语图片

敛手待毙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