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政猛于虎
成语拼音
- kē zhèng měng yú hǔ
苛政猛于虎成语解释
- 政:政治。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典故出处
- 《礼记·檀弓下》:“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成语典故
-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经过泰山边时看到一位妇女在墓旁痛哭,相问之下,得知他的丈夫与儿子都被老虎吃了,这儿没有苛捐杂税才从外地逃到这儿,这个妇女表示情愿被老虎吃了也不愿意去别的地方。孔子感慨地对学生说:“你们看,苛政猛于虎也。
成语造句
- 封建统治时期,繁重的赋税和徭役让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真是苛政猛于虎啊。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路过泰山脚下。在一处荒僻的地方,他们看到一个妇人正对着一座新坟悲伤地哭泣。孔子便让子路去询问妇人发生了什么事。
子路走到妇人面前,轻声问道:“大嫂,你为何哭得如此伤心?”妇人抬起头,泪流满面地说:“这里埋的是我的公公。之前我的丈夫也是在这里被老虎咬死的,如今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子路听后,十分惊讶地说:“那为何你们不离开这个地方呢?这里老虎如此凶猛,太危险了。”妇人悲哀地回答道:“可是这里虽然有老虎,但没有苛刻的暴政啊。”
孔子听到妇人的话后,感慨万千。他对弟子们说:“你们看,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可怕啊!”在那个时代,各国诸侯为了争夺霸权,纷纷加重对百姓的赋税和劳役,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许多人为了逃避繁重的苛捐杂税,不得不背井离乡,但依然难以寻得一处安宁的居所。
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可以证明“苛政猛于虎”。比如秦朝末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繁重的徭役和赋税制度。百姓们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劳役去修建长城、阿房宫等巨大工程,还要缴纳高额的赋税,生活陷入极度的困境。最终,不堪重负的百姓们纷纷揭竿而起,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又如隋炀帝时期,他好大喜功,为了修建大运河等工程,征调了大量的民力,百姓们怨声载道。同时,他频繁发动对外战争,导致国力空虚,民不聊生。最终,隋朝也在百姓的反抗中走向了覆灭。
这些历史事件都充分说明了苛政对百姓生活的巨大危害,也验证了“苛政猛于虎”这个道理。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继续踏上旅途,但妇人的话却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心中。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统治者应该以民为本,推行仁政,减轻百姓的负担,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社会才能和谐稳定。而那些只知道横征暴敛、欺压百姓的统治者,最终必然会遭到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
“苛政猛于虎”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古代社会的一种深刻反思,也为后世的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它提醒着人们要时刻关注民生,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苛政猛于虎-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