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阵脱逃
成语拼音
- lín zhèn tuō táo
临阵脱逃成语解释
- 临到打仗时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
典故出处
- 明·徐光启《疏辩》在法,初逃者从重捆打,再逃则斩矣;临阵脱逃,初次即斩矣,亦求危其怨乎。”
成语典故
- 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
成语造句
- 在这次重要的比赛中,他本应承担关键角色,却在关键时刻临阵脱逃,导致整个团队陷入困境。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战场上,有一位年轻的士兵叫小李。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怀着对国家和荣誉的憧憬加入了军队。
当时国家正面临着一场激烈的战争,小李所在的部队被派往了前线。一开始,小李充满了勇气和决心,他认真地训练,期待着能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当真正面临敌人的凶猛进攻时,小李心中却涌起了难以遏制的恐惧。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动地,敌人如潮水般涌来。小李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鲜血染红了土地,他的双腿开始颤抖。
在这关键时刻,小李的心中产生了一个可怕的念头,他想要逃离这个可怕的地方。这个念头一旦出现,就如同野草般在他心中疯狂生长。他忘记了自己曾经的誓言,忘记了对国家和战友的责任,在混乱中,他悄悄地脱离了队伍,朝着后方跑去。
他一路狂奔,直到跑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才停下来。此时的他,心中充满了愧疚和自责。他知道自己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他临阵脱逃,抛弃了自己的战友和国家。
后来,战争结束了,小李所在的部队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小李的行为被发现了,他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和众人的唾弃。他成了人们口中的反面教材,他的名字永远和临阵脱逃联系在了一起。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英勇的战士为了国家和人民,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像小李这样临阵脱逃的人,最终只能遭到人们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史记》中记载了许多英雄豪杰的事迹,他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了正义和国家而战。相比之下,小李的行为显得如此可耻。
这个故事提醒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能轻易退缩和逃避,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勇敢地去面对,去承担自己的责任,否则就会像小李一样,成为千古罪人。我们应当以那些英勇无畏的人为榜样,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绝不临阵脱逃。
临阵脱逃-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