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陣脫逃

成語拼音

lín zhèn tuō táo

臨陣脫逃成語解釋

臨到打仗時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緊要關頭退縮逃避。

典故出處

明·徐光啓《疏辯》在法,初逃者從重捆打,再逃則斬矣;臨陣脫逃,初次即斬矣,亦求危其怨乎。”

成語典故

你們中國的兵勇,一到有起事來,不是半途潰散,便是臨陣脫逃,那是不關我教習的事。★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四回

成語造句

在這次重要的比賽中,他本應承擔關鍵角色,卻在關鍵時刻臨陣脫逃,導致整個團隊陷入困境。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戰場上,有一位年輕的士兵叫小李。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懷着對國家和榮譽的憧憬加入了軍隊。 當時國家正面臨着一場激烈的戰爭,小李所在的部隊被派往了前線。一開始,小李充滿了勇氣和決心,他認真地訓練,期待着能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 然而,當真正面臨敵人的兇猛進攻時,小李心中卻涌起了難以遏制的恐懼。戰場上硝煙瀰漫,喊殺聲震天動地,敵人如潮水般涌來。小李看着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鮮血染紅了土地,他的雙腿開始顫抖。 在這關鍵時刻,小李的心中產生了一個可怕的念頭,他想要逃離這個可怕的地方。這個念頭一旦出現,就如同野草般在他心中瘋狂生長。他忘記了自己曾經的誓言,忘記了對國家和戰友的責任,在混亂中,他悄悄地脫離了隊伍,朝着後方跑去。 他一路狂奔,直到跑到了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纔停下來。此時的他,心中充滿了愧疚和自責。他知道自己犯下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他臨陣脫逃,拋棄了自己的戰友和國家。 後來,戰爭結束了,小李所在的部隊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小李的行爲被發現了,他受到了嚴厲的懲罰和衆人的唾棄。他成了人們口中的反面教材,他的名字永遠和臨陣脫逃聯繫在了一起。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無數英勇的戰士爲了國家和人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而像小李這樣臨陣脫逃的人,最終只能遭到人們的唾棄和歷史的審判。《史記》中記載了許多英雄豪傑的事蹟,他們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爲了正義和國家而戰。相比之下,小李的行爲顯得如此可恥。 這個故事提醒着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我們不能輕易退縮和逃避,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勇氣,勇敢地去面對,去承擔自己的責任,否則就會像小李一樣,成爲千古罪人。我們應當以那些英勇無畏的人爲榜樣,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絕不臨陣脫逃。

臨陣脫逃-成語圖片

臨陣脫逃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