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不虚行
成语拼音
- lìng bù xū xíng
令不虚行成语解释
- 指制定的法令必须切实执行。
典故出处
- 《管子·重令》国不虚重,兵不虚胜,民不虚用,令不虎行。”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上级下达的指令清晰明确,且在执行过程中做到了令不虚行,整个团队高效运转,顺利完成了任务。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一个国家,有一位贤明的君主。这位君主深知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做到令行禁止,言出必行。
有一次,国家面临着一场严重的旱灾,土地干裂,庄稼枯萎,百姓们生活苦不堪言。君主心急如焚,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决定修建一条大型的灌溉水渠,从远处的河流引水过来,以缓解旱情。
君主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郑重宣布了这个决定,并承诺会全力支持这项工程,确保物资和人力的供应。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纷纷投身到水渠的建设中。
然而,在工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困难。一些大臣开始动摇,他们觉得这个工程耗费太大,而且短期内看不到成效,建议君主放弃。君主听闻后,严厉地斥责了这些大臣,他说:“朕既已下令,就必须做到,岂能半途而废!朕之令,绝不能虚行!”
君主亲自到工地视察,鼓励百姓们坚持下去。他还从国库里调拨了大量的物资和钱财,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君主的坚定决心和大力支持下,水渠终于建成了。
当清澈的河水顺着水渠流淌到干旱的土地上时,百姓们欢呼雀跃,他们对君主充满了感激和敬佩。从此,这个国家的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百姓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这位君主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令不虚行”的真正含义。他的威严和信誉也因此在百姓中树立起来,国家日益繁荣昌盛。历史上,像这样的君主还有很多,他们以坚定的决心和果断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承诺,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在《史记》中就记载了许多君主言出必行的故事,他们的行为成为了后世的典范。“令不虚行”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治国理念和处世态度。只有做到令行禁止,言出必行,才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秉持这样的原则,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人际交往中,都要说到做到,不轻易许下无法兑现的承诺,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令不虚行-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