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不虛行
成語拼音
- lìng bù xū xíng
令不虛行成語解釋
- 指制定的法令必須切實執行。
典故出處
- 《管子·重令》國不虛重,兵不虛勝,民不虛用,令不虎行。”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上級下達的指令清晰明確,且在執行過程中做到了令不虛行,整個團隊高效運轉,順利完成了任務。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國家,有一位賢明的君主。這位君主深知要治理好國家,必須做到令行禁止,言出必行。
有一次,國家面臨着一場嚴重的旱災,土地乾裂,莊稼枯萎,百姓們生活苦不堪言。君主心急如焚,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經過一番討論,他們決定修建一條大型的灌溉水渠,從遠處的河流引水過來,以緩解旱情。
君主當着滿朝文武的面鄭重宣佈了這個決定,並承諾會全力支持這項工程,確保物資和人力的供應。百姓們聽到這個消息後,都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紛紛投身到水渠的建設中。
然而,在工程進行到一半的時候,遇到了一些困難。一些大臣開始動搖,他們覺得這個工程耗費太大,而且短期內看不到成效,建議君主放棄。君主聽聞後,嚴厲地斥責了這些大臣,他說:“朕既已下令,就必須做到,豈能半途而廢!朕之令,絕不能虛行!”
君主親自到工地視察,鼓勵百姓們堅持下去。他還從國庫裏調撥了大量的物資和錢財,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在君主的堅定決心和大力支持下,水渠終於建成了。
當清澈的河水順着水渠流淌到乾旱的土地上時,百姓們歡呼雀躍,他們對君主充滿了感激和敬佩。從此,這個國家的農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百姓們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這位君主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令不虛行”的真正含義。他的威嚴和信譽也因此在百姓中樹立起來,國家日益繁榮昌盛。歷史上,像這樣的君主還有很多,他們以堅定的決心和果斷的行動,實現了自己的承諾,推動了國家的發展和進步。在《史記》中就記載了許多君主言出必行的故事,他們的行爲成爲了後世的典範。“令不虛行”不僅僅是一個成語,更是一種治國理念和處世態度。只有做到令行禁止,言出必行,才能贏得人們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秉持這樣的原則,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人際交往中,都要說到做到,不輕易許下無法兌現的承諾,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令不虛行-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