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臣贼子

成语拼音

luàn chén zéi zǐ

乱臣贼子成语解释

乱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旧指不守君臣、父子之道的人。后泛指心怀异志的人。

典故出处

《孟子·藤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俱。”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鲁国政权被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三家控制,鲁定公成为一个傀儡,他听说孔子主张“君臣纲常”,召见孔子说他最恨季氏等乱臣贼子。孔子分析鲁国的内忧外患,建议他外联齐国,内部重振君威,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成语造句

那些企图分裂国家的人就是乱臣贼子,他们的行为遭到了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曾发生过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 在一个动荡的朝代,国家陷入了混乱与危机之中。皇帝昏庸无道,沉迷于享乐,不理朝政,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朝堂之上,一些心怀叵测的臣子们开始蠢蠢欲动。 其中有一位大臣名叫李严,他表面上对皇帝忠心耿耿,实则包藏祸心。他暗中勾结其他心怀不轨的官员,妄图推翻现有的统治,自己取而代之。他们利用皇帝的疏忽和百姓的不满,不断煽动事端,制造混乱。 李严一伙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他们诬陷忠良,使得许多正直的大臣受到迫害,朝堂之上一片乌烟瘴气。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朝廷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然而,在这黑暗的时刻,总有一些正义之士挺身而出。一位名叫张华的将军,察觉到了李严等人的阴谋。他深知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如果任由这些乱臣贼子胡作非为,国家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张华暗中收集证据,准备揭露李严等人的罪行。经过一番艰难的努力,他终于掌握了确凿的证据。在一次朝会上,张华当着皇帝和众大臣的面,毅然决然地站出来,将李严等人的阴谋和罪行一一揭露。皇帝听后,大惊失色,如梦初醒。 皇帝立即下令将李严等乱臣贼子捉拿归案,经过审讯,他们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最终,这些妄图颠覆国家政权的乱臣贼子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被处以极刑。 国家在张华等正义之士的努力下,逐渐恢复了平静和秩序。百姓们对张华等人充满了感激和敬意,他们的事迹也被人们传颂千古。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乱臣贼子的存在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最终都将受到历史的审判。正如《论语》中所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们应当秉持正义,坚守道德底线,共同维护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乱臣贼子-成语图片

乱臣贼子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