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臣賊子

成語拼音

luàn chén zéi zǐ

亂臣賊子成語解釋

亂臣:叛亂之臣;賊子:忤逆之子。舊指不守君臣、父子之道的人。後泛指心懷異志的人。

典故出處

《孟子·藤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俱。”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魯國政權被季孫氏、孟孫氏和叔孫氏三家控制,魯定公成爲一個傀儡,他聽說孔子主張“君臣綱常”,召見孔子說他最恨季氏等亂臣賊子。孔子分析魯國的內憂外患,建議他外聯齊國,內部重振君威,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成語造句

那些企圖分裂國家的人就是亂臣賊子,他們的行爲遭到了人民的唾棄和歷史的審判。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發生過許多驚心動魄的故事。 在一個動盪的朝代,國家陷入了混亂與危機之中。皇帝昏庸無道,沉迷於享樂,不理朝政,致使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而朝堂之上,一些心懷叵測的臣子們開始蠢蠢欲動。 其中有一位大臣名叫李嚴,他表面上對皇帝忠心耿耿,實則包藏禍心。他暗中勾結其他心懷不軌的官員,妄圖推翻現有的統治,自己取而代之。他們利用皇帝的疏忽和百姓的不滿,不斷煽動事端,製造混亂。 李嚴一夥人爲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他們誣陷忠良,使得許多正直的大臣受到迫害,朝堂之上一片烏煙瘴氣。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對朝廷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 然而,在這黑暗的時刻,總有一些正義之士挺身而出。一位名叫張華的將軍,察覺到了李嚴等人的陰謀。他深知國家正面臨着巨大的危機,如果任由這些亂臣賊子胡作非爲,國家必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張華暗中收集證據,準備揭露李嚴等人的罪行。經過一番艱難的努力,他終於掌握了確鑿的證據。在一次朝會上,張華當着皇帝和衆大臣的面,毅然決然地站出來,將李嚴等人的陰謀和罪行一一揭露。皇帝聽後,大驚失色,如夢初醒。 皇帝立即下令將李嚴等亂臣賊子捉拿歸案,經過審訊,他們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最終,這些妄圖顛覆國家政權的亂臣賊子受到了應有的懲罰,被處以極刑。 國家在張華等正義之士的努力下,逐漸恢復了平靜和秩序。百姓們對張華等人充滿了感激和敬意,他們的事蹟也被人們傳頌千古。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亂臣賊子的存在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但正義終將戰勝邪惡,那些心懷不軌的人最終都將受到歷史的審判。正如《論語》中所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我們應當秉持正義,堅守道德底線,共同維護國家的和平與穩定。

亂臣賊子-成語圖片

亂臣賊子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