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令智昏
成语拼音
- lì lìng zhì hūn
利令智昏成语解释
- 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智不清。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
典故出处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谚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赵胜)负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成语典故
- 战国时代,各诸候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经常发动战争。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韩国的一块土地野王。在野王邻近有另一块土地上党,他们的地方官员看到野王轻易地就被秦军攻下,怕上党也守不住,就写信给赵国,表示愿意归顺,希望得到赵国的庇护。 赵国的君臣们对于要不要接受上党的归顺,意见不一,大家展开激烈的争论。平原君赵胜说:“上党这么大块的地方,我们不用出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为甚么不要呢?”平阳君反对说:“就是因为不花力气得到好处,轻易要了,恐怕会招来大祸。”赵王因为不想失去这块到嘴的肥肉,便支持平原君的主张,并且派他去接收上党,把它划为赵国的领地。秦国知道后,认为赵国存心和自己作对,就命令白起率大军去攻打赵国。结果赵国的四十万大军全部被秦军歼灭,国都邯郸也被围困,后来平原君带毛遂去楚国,说服楚王联赵抗秦,最后楚国出兵,才解除了赵国的邯郸之围。 赵王和平原君因为贪图眼前可以获得上党土地的利益,而差点导致赵国灭亡。后人便形容他们的行为是“利令智昏”。
成语造句
- 面对金钱的诱惑,他竟然完全不顾后果,做出了违法的事情,真是利令智昏。
成语故事
- 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都渴望扩大自己的领土和势力。
有一个名叫冯亭的韩国上党郡守,他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秦国出兵攻打韩国,一路势如破竹,眼看就要逼近上党。韩国国君惊恐万分,决定把上党割让给秦国,以求平息战火。
冯亭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十分纠结。他深知秦国的贪婪和残暴,如果上党落入秦国手中,百姓们必将遭受苦难。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冯亭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将上党献给赵国。
赵国的国君赵孝成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喜出望外。他认为这是一个天大的好事,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得到上党这么大块土地。赵国的大臣们却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应该接受;另一派则认为这其中必定有诈,秦国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赵孝成王被贪婪蒙蔽了双眼,他根本听不进大臣们的劝告,一心只想着得到上党。他迫不及待地派使者前往上党,接收了这块土地。
秦国得知赵国接收了上党后,果然大怒。他们立刻派出大军攻打赵国,于是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
在战争初期,赵国凭借着名将廉颇的出色指挥,勉强抵挡住了秦国的进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国的国力渐渐不支。秦国见此情形,便使用离间计,让赵孝成王撤掉了廉颇,换上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赵括根本不懂军事,他一上任就盲目地发动进攻,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赵国的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赵国也从此一蹶不振。
赵孝成王因为一时的贪婪,做出了错误的决策,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灾难。这正可谓是利令智昏,被眼前的利益冲昏了头脑,而忽视了潜在的巨大风险。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它提醒着后人在面对利益诱惑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切不可因小失大,重蹈赵孝成王的覆辙。
利令智昏-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