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不仁
成语拼音
- má mù bù rén
麻木不仁成语解释
- 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典故出处
- 明·薛己《医案·总论》一日皮死麻木不仁,二日肉死针刺不痛。”
成语典故
- 没有同情,没有热,是麻木不仁?还是忘恩负义。★闻一多《伟大的事实,不朽的意义》
成语造句
- 他对身边人的苦难视若无睹,这种表现简直就是麻木不仁。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名叫大齐。这个国家曾经繁荣昌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问题开始逐渐浮现。
大齐的国王渐渐变得懒惰和贪图享乐,他不再关心国家的治理和百姓的疾苦。朝廷中的官员们也有不少人开始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对民众的需求视而不见。
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生活着一位名叫李华的年轻人。他心地善良,勤劳朴实,但家境贫寒。李华看到周围的百姓们生活困苦,很多人甚至吃不饱饭,穿不暖衣,他心中十分焦急。
有一天,李华决定前往京城,希望能够向国王进言,改善百姓的生活状况。他历经艰辛,终于来到了京城。然而,当他试图向官员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却遭到了冷漠的对待。那些官员们似乎对百姓的苦难已经麻木不仁,他们根本不愿意花费精力去关心和解决这些问题。
李华并没有放弃,他想尽办法终于见到了国王。他诚恳地向国王讲述了百姓们的艰难处境,希望国王能够采取措施帮助他们。可是,国王却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都是小事情,不值得他费心去处理。
就这样,大齐的情况越来越糟糕,百姓们怨声载道。而那些麻木不仁的官员们依然我行我素,毫不作为。
终于,一场灾难降临了。由于长期的疏于治理,大齐遭遇了严重的旱灾,粮食颗粒无收,百姓们陷入了绝境。此时,国王和官员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已经为时已晚。
李华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悲哀和无奈。他意识到,一个国家如果从上到下都变得麻木不仁,对人民的痛苦无动于衷,那么这个国家必将走向衰败。
后来,大齐在这场灾难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国力也大大削弱。而李华则带着遗憾离开了京城,回到了家乡。他知道,只有当人们真正关心他人,不再麻木不仁的时候,一个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百姓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个故事也警示着后人,要时刻保持一颗善良而敏锐的心,不能对他人的苦难熟视无睹,否则将会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麻木不仁-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