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不仁

成語拼音

má mù bù rén

麻木不仁成語解釋

不仁沒有感覺。肢體麻痹,失去知覺。比喻對外界事物反應遲鈍或漠不關心。

典故出處

明·薛己《醫案·總論》一日皮死麻木不仁,二日肉死針刺不痛。”

成語典故

沒有同情,沒有熱,是麻木不仁?還是忘恩負義。★聞一多《偉大的事實,不朽的意義》

成語造句

他對身邊人的苦難視若無睹,這種表現簡直就是麻木不仁。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大齊。這個國家曾經繁榮昌盛,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問題開始逐漸浮現。 大齊的國王漸漸變得懶惰和貪圖享樂,他不再關心國家的治理和百姓的疾苦。朝廷中的官員們也有不少人開始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對民衆的需求視而不見。 在一個偏遠的小鎮上,生活着一位名叫李華的年輕人。他心地善良,勤勞樸實,但家境貧寒。李華看到周圍的百姓們生活困苦,很多人甚至喫不飽飯,穿不暖衣,他心中十分焦急。 有一天,李華決定前往京城,希望能夠向國王進言,改善百姓的生活狀況。他歷經艱辛,終於來到了京城。然而,當他試圖向官員們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遭到了冷漠的對待。那些官員們似乎對百姓的苦難已經麻木不仁,他們根本不願意花費精力去關心和解決這些問題。 李華並沒有放棄,他想盡辦法終於見到了國王。他誠懇地向國王講述了百姓們的艱難處境,希望國王能夠採取措施幫助他們。可是,國王卻不以爲然,覺得這些都是小事情,不值得他費心去處理。 就這樣,大齊的情況越來越糟糕,百姓們怨聲載道。而那些麻木不仁的官員們依然我行我素,毫不作爲。 終於,一場災難降臨了。由於長期的疏於治理,大齊遭遇了嚴重的旱災,糧食顆粒無收,百姓們陷入了絕境。此時,國王和官員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已經爲時已晚。 李華看着這一切,心中充滿了悲哀和無奈。他意識到,一個國家如果從上到下都變得麻木不仁,對人民的痛苦無動於衷,那麼這個國家必將走向衰敗。 後來,大齊在這場災難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國力也大大削弱。而李華則帶着遺憾離開了京城,回到了家鄉。他知道,只有當人們真正關心他人,不再麻木不仁的時候,一個國家才能長治久安,百姓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這個故事也警示着後人,要時刻保持一顆善良而敏銳的心,不能對他人的苦難熟視無睹,否則將會帶來不可挽回的後果。

麻木不仁-成語圖片

麻木不仁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