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举细故

成语拼音

máo jǔ xì gù

毛举细故成语解释

毛琐碎;细故小事。指烦琐地列举小事情,加以责难或攻击。

典故出处

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治有大体,不当毛举细故;令在必行,不当徒为文具。”

成语典故

而犹禽视息息,行尸走肉,毛举细故,瞻前顾后,相妒相轧。★清·梁启超《南学会序》

成语造句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不能总是纠结于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像毛举细故般浪费时间和精力,而应该抓住关键和重点。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国度里,有一位名叫张元的官员。 张元为人极为严苛,对待下属和百姓常常吹毛求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过错或事情。他总是过度关注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和琐事,然后以此来评判和指责他人。 有一次,一位百姓因为在集市上不小心碰倒了一个摊位上的小物件,这本是一个无心之失。然而,张元得知后,却不依不饶,非要将这件事放大,甚至要对这位百姓进行严厉的惩罚。他完全不顾及百姓的实际情况和无意之过,只是一味地抓住这个小小的“故”事不放。 还有一次,下属在处理政务时,有一个小小的文书失误,其实并不影响大局。但张元却如获至宝,开始长篇大论地指责下属,甚至扬言要给予重罚。他这种毛举细故的行为,让下属们整日提心吊胆,工作时战战兢兢,生怕稍有不慎就会引来他的责难。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元的这种作风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不满。百姓们怨声载道,认为他过于苛刻,没有一点宽容之心;下属们也对他颇有怨言,觉得在他手下工作毫无乐趣和动力可言。 终于,有一位智者站出来,对张元的行为进行了批评。他引用历史上的事例,说明过于关注细枝末节而忽略大局的危害。他说:“昔日齐桓公不计较管仲一箭之仇,任用他为相,最终成就霸业;而那些一味揪住小错不放的人,往往会失去人心,导致国家的衰败。大人您如今毛举细故,看似严谨,实则是在阻碍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啊。” 张元听后,陷入了沉思。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做法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从此,他努力改变自己,学会了宽容和理解,不再一味地毛举细故。国内的氛围也逐渐变得和谐起来,各项事务也得以顺利开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能像张元一开始那样,总是抓住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和小事不放,而应该有大局观,懂得取舍和宽容。否则,我们可能会陷入无尽的纠结和烦恼之中,也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事业的发展。我们应该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让自己的人生更加顺畅和美好。

毛举细故-成语图片

毛举细故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