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里薄材

成语拼音

mián lǐ bó cái

绵里薄材成语解释

力量小,没有什么才能。常用作谦词。

典故出处

《汉书·严助传》且越人绵里薄材,不能陆战。”

成语典故

在昔之懋勋明德,尚莫敢居,如臣之绵里薄材,岂宜非据。(宋·王安石《乞免使相充观察使第二表》)

成语造句

他看似能力出众,实则在关键问题上总是暴露无遗,原来不过是绵里薄材。

成语故事

你可能想说的是“绵里藏针”。 以下是一个关于“绵里藏针”的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朝堂之上,有一位官员名为李义。他平日里总是一副温和友善、笑容满面的模样,让人觉得他十分好相处。然而,在这看似温和的外表下,李义却有着旁人不易察觉的心思和手段。 当时的政治局势颇为复杂,各方势力明争暗斗。李义凭借着自己的圆滑处世,在朝中左右逢源,与许多人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实际上,他有着自己的野心和盘算。 一次,在关乎国家重大决策的讨论中,一些大臣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李义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轻易发表自己的观点。当众人的意见逐渐明朗时,他才不紧不慢地站出来,看似平和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的话语听起来合情合理,让人一时间难以反驳。然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他的观点中暗藏玄机,实则是在为自己谋取利益。 他就如同那“绵里藏针”一般,表面的温和只是他的伪装,而内心的针尖却随时准备刺向对他有利的方向。其他一些有识之士渐渐察觉到了李义的真面目,他们明白李义看似柔软的表象下隐藏着不可小觑的力量。 在历史的记载中,不乏这样的人物。如三国时期的司马懿,他在曹操、曹丕、曹叡等几代君主面前都表现得忠心耿耿、恭顺谦卑,如同柔软的绵。然而,当时机成熟,他便展露锋芒,如同藏在绵里的针,一举夺取了曹魏的政权。 “绵里藏针”这个成语提醒着人们,在与人交往中不能仅仅看表面现象,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些看似温和无害的人,也许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同时,也告诫人们要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在适当的时候展现自己的实力,做到柔中有刚、刚柔并济。正如李义一样,他的绵里藏针之计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让他获得了不少好处,但最终也会被人识破。历史的长河中,那些真正能够留名青史的人,往往是既有智慧又有品德之人,而非仅仅依靠一些手段和伪装。而我们在生活中,也应秉持真诚与善良,避免成为那“绵里藏针”的虚伪之人。

绵里薄材-成语图片

绵里薄材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