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妪能解

成语拼音

lǎo yù néng jiě

老妪能解成语解释

妪:老年妇女。相传唐朝诗人白居易每作一首诗就念给老年妇女听,不懂就改,力求做到她们能懂。形容诗文明白易懂。

典故出处

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成语典故

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生前曾多次整理自己的诗作。他在《白氏集后记》中说,自己的诗文有七十五卷,大小诗共三千八百四十首。在唐代诗人中,他诗作的数量可算是名列前茅了。白居易字乐天,青年时代家境贫寒,对社会主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八岁那年中进土,又经过一次考试,当了一名小官。后来官当得大了,可是因得罪了权贵,被贬到江州当司马,最后,他官至刑部尚书。白居易认为诗必须便于世人理解和记忆。所以,他总是使自己的作品风格和语言深入浅出,平易通俗,让人们乐于接受。据说,他的新诗要让老妇人也能理解。者妇人说理解了,他才定稿抄录出去;老妇人说不理解,他就进行修改,直到老妇人说理解了方才罢休。一次,他家的老保姆向他讲述了一个她亲眼看到的一件事:一天她上街,听见有人在凄凄惨惨地哭泣,便急忙走上前去。只见一个衣着朴素的妇女抱着两个孩子;身旁一辆马车上,有位将军模佯的人紧锁着浓眉。那将军对家丁低声说了几句话后,家丁便从妇女环里强行夺走了孩子。那两个孩子哭喊着妈妈,妇女肝肠寸断地叫喊着孩子的名字。随着一声鞭响,马车带着哭喊妈妈的两个孩子远去,那妇女边追边喊,最后哭倒在车轮扬起的尘埃里。老保姆和几个路上的人,赶紧上前搀扶起妇女。经过询问才知道,马车里是她当大将军的丈夫,新近因破敌有功,得到朝廷赏赐的二百万钱,于是在洛阳新娶了一个妙龄歌女,而抛弃了自己的结发妻子;刚才是夺走了她的两个孩子。白居易根据这一活生生的事实,写成著名的诗篇《母别子》。写完后,白居易对老保姆说:“这类诗,如果街市上的人听不明白它的意思,那末写了也没有意思。我且读给你听听。”说罢,他将诗缓缓地念了一遍。老保姆一边听一边点头,竟然全听懂了,白居易这才定稿。

成语造句

他的文章通俗易懂,就像白居易的诗一样做到了老妪能解。

成语故事

在中唐时期,有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名叫白居易。 白居易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对诗歌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他年轻时便投身于诗歌创作之中,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很快在诗坛崭露头角。 然而,白居易深知诗歌不仅仅是为了文人墨客之间的相互欣赏和玩味,更应该是能够被广大民众所理解和共鸣的。他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从中感受到生活的真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白居易在创作时特别注重语言的通俗易懂。他常常深入民间,倾听百姓的心声和故事,将这些真实的生活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诗歌之中。他不追求华丽的词藻和高深的典故,而是用最平实、最朴素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 有一次,白居易写了一首新诗,他自己反复吟诵,觉得已经非常通俗易懂了。但他还是有些不放心,于是便拿着这首诗去请教一位不识字的老妇人。老妇人认真地听他读完诗后,竟然完全理解了诗中的意思。白居易十分高兴,他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自己的诗歌真正做到了“老妪能解”。 正是因为白居易这种对诗歌的独特追求和创作风格,使得他的诗歌在当时广为流传,深受民众的喜爱和推崇。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对他的诗歌赞不绝口。他的诗歌不仅在唐朝国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还传播到了周边的国家和地区。 白居易的诗歌成就不仅仅在于他的艺术才华,更在于他对民众的关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他用自己的诗歌为人们描绘了一个丰富多彩、真实可感的世界,让人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和启示。 在历史的长河中,白居易的“老妪能解”成为了文学创作的一个典范,提醒着后世的文人墨客们要始终保持对人民大众的关注和尊重,用最贴近生活的语言来表达最真挚的情感和思想。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真正伟大的艺术作品应该是能够跨越阶层和文化的差异,触动每一个人心灵的。即使时光流转,白居易的诗歌和他所倡导的“老妪能解”的创作理念,依然熠熠生辉,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老妪能解-成语图片

老妪能解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