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大必折

成语拼音

mò dà bì zhé

末大必折成语解释

末树梢,末梢。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

典故出处

《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树木的枝叶过于繁茂,末大必折,最终难以承受自身的重量。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国家和势力的兴衰故事,其中就蕴含着“末大必折”的道理。 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曾经是一个无比强大的诸侯国。晋献公时期,晋国通过一系列的征服和扩张,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然而,随着晋国的不断发展,内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晋献公晚年宠爱骊姬,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承君位,设计陷害太子申生等几位公子,导致晋国陷入了严重的内乱。之后,晋国的诸位公子为了争夺君位,相互争斗,使得晋国的国力受到了极大的损耗。 尽管晋国在晋文公时期再次崛起,成为春秋霸主,但其内部的权力纷争却从未停止。晋国的卿大夫势力逐渐强大,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的封地和军队,相互之间明争暗斗。 到了春秋末期,晋国的六卿专权,分别是智氏、赵氏、韩氏、魏氏、范氏、中行氏。这六家势力不断争斗,互相吞并。其中智氏最为强大,智伯瑶妄图一家独大,不断地欺压其他几家。 然而,智伯瑶的贪婪和霸道引起了其他几家的不满和警惕。赵氏的赵襄子奋起反抗,联合韩氏、魏氏,最终在晋阳之战中打败了智氏。智氏被灭后,晋国也名存实亡,最终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从此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 晋国从曾经的辉煌到最终的覆灭,正是“末大必折”的生动写照。一个国家或势力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处理好内部的矛盾和问题,任由权力过度集中或权力斗争不断激化,那么即使再强大,最终也会走向衰败和灭亡。就如同一棵大树,尽管枝叶繁茂,但如果树干内部已经腐朽,那么在遇到风暴时必然会折断。 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末大必折”的道理提醒着后人,在追求发展和强大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内部的稳定和平衡,要善于化解矛盾,避免权力的滥用和过度集中,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长久的繁荣和稳定。否则,就如同晋国一样,曾经的辉煌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最终难逃覆灭的命运。

末大必折-成语图片

末大必折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