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大必折

成語拼音

mò dà bì zhé

末大必折成語解釋

末樹梢,末梢。樹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幹。喻下屬權重,危及上級。

典故出處

《左傳·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樹木的枝葉過於繁茂,末大必折,最終難以承受自身的重量。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國家和勢力的興衰故事,其中就蘊含着“末大必折”的道理。 在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曾經是一個無比強大的諸侯國。晉獻公時期,晉國通過一系列的征服和擴張,勢力範圍不斷擴大。然而,隨着晉國的不斷髮展,內部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 晉獻公晚年寵愛驪姬,驪姬爲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承君位,設計陷害太子申生等幾位公子,導致晉國陷入了嚴重的內亂。之後,晉國的諸位公子爲了爭奪君位,相互爭鬥,使得晉國的國力受到了極大的損耗。 儘管晉國在晉文公時期再次崛起,成爲春秋霸主,但其內部的權力紛爭卻從未停止。晉國的卿大夫勢力逐漸強大,他們各自擁有自己的封地和軍隊,相互之間明爭暗鬥。 到了春秋末期,晉國的六卿專權,分別是智氏、趙氏、韓氏、魏氏、範氏、中行氏。這六家勢力不斷爭鬥,互相吞併。其中智氏最爲強大,智伯瑤妄圖一家獨大,不斷地欺壓其他幾家。 然而,智伯瑤的貪婪和霸道引起了其他幾家的不滿和警惕。趙氏的趙襄子奮起反抗,聯合韓氏、魏氏,最終在晉陽之戰中打敗了智氏。智氏被滅後,晉國也名存實亡,最終被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從此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上。 晉國從曾經的輝煌到最終的覆滅,正是“末大必折”的生動寫照。一個國家或勢力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如果不能處理好內部的矛盾和問題,任由權力過度集中或權力鬥爭不斷激化,那麼即使再強大,最終也會走向衰敗和滅亡。就如同一棵大樹,儘管枝葉繁茂,但如果樹幹內部已經腐朽,那麼在遇到風暴時必然會折斷。 歷史的教訓是深刻的,“末大必折”的道理提醒着後人,在追求發展和強大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內部的穩定和平衡,要善於化解矛盾,避免權力的濫用和過度集中,只有這樣,才能保持長久的繁榮和穩定。否則,就如同晉國一樣,曾經的輝煌也只不過是過眼雲煙,最終難逃覆滅的命運。

末大必折-成語圖片

末大必折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