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无余子
成语拼音
- mù wú yú zǐ
目无余子成语解释
- 余子其他的人。眼里没有旁人。形容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典故出处
- 《后汉书·祢衡传》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成语典故
- 听他口气,已是目无余子。★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回
成语造句
- 他在学术讨论中总是固执己见,丝毫不考虑他人的观点,完全是目无余子的做派。
成语故事
- 在古代有一个年轻人叫张华。张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但他自幼聪慧过人,且心高气傲。
张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天赋,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年纪轻轻便声名远扬。然而,随着名气的增长,他逐渐变得骄傲自负起来。他总觉得自己才华出众,无人能及,看其他人都觉得不如自己,常常表现出目无余子的态度。
一次,张华受邀参加一个文人聚会。在聚会上,许多文人雅士都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吟诗作对,各展风采。但张华却对其他人的表现不屑一顾,觉得他们的作品都平淡无奇,自己才是最优秀的。当有人提出不同的观点时,张华不仅不虚心听取,反而嘲笑对方见识浅薄。
聚会中还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他看出了张华的傲慢。在交流中,这位学者委婉地提醒张华要保持谦逊,不能过于自负。然而,张华却完全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华的这种目无余子的态度让他渐渐失去了很多朋友。人们都不愿意和一个如此傲慢的人交往。而且,由于他的自满,他在学术上也逐渐停滞不前,不再有新的突破。
直到有一天,张华遇到了一件事情,让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当时,他参加了一场重要的学术辩论。在辩论中,他遇到了一个对手,这个对手的观点新颖独特,论据充分,让张华一时难以反驳。张华这才意识到,原来世界上还有如此优秀的人,自己并不是独一无二的。
经过这次事件后,张华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往。他想起了历史上那些因为傲慢而失败的例子,比如骄傲自大的庞涓,最终落得个悲惨的下场。他意识到自己的目无余子是多么的可笑和愚蠢。
从那以后,张华努力改变自己,放下了骄傲自负的心态,变得更加谦逊和好学。他开始主动与他人交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自己。慢慢地,张华的才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他也重新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友谊。
张华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多么有才华,都不能目无余子,骄傲自满。只有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应该时刻谨记这句话,以谦逊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目无余子-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