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橘北枳
成语拼音
- nán jú běi zhǐ
南橘北枳成语解释
- 枳落叶灌木,味苦酸,球形。也叫枸橘。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典故出处
- 无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同样的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居然表现迥异,真可谓是南橘北枳。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春秋时期的齐国,有一位非常有才能的大臣晏子。
晏子奉齐王之命出使楚国。楚国当时国力强盛,楚王自视甚高,听闻晏子要来,便想故意刁难他一番,以显示楚国的威风。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故意让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让晏子从这个小门进入。晏子见状,不卑不亢地说:“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的官员无奈,只好改请晏子从大门进入。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者。”晏子回答道:“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就能遮天蔽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像下雨一样;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又说:“既然这样,那为何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呢?”晏子从容回答:“我们齐王派遣使者,各有不同的规矩,那些有贤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到有贤明君主的国家,无能的人就派他出使到无能的国家,我是最无能的,所以就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楚王听了,一时无言以对,但心中仍然不服。
后来,楚王设宴招待晏子。在宴席上,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从楚王面前走过。楚王故意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道:“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甜;如果把它移植到淮河以北,就会变成枳树,结出的果实又小又涩。这是因为水土不同啊。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吧。”楚王听了,尴尬不已,只好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晏子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成功地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和荣誉。而“南橘北枳”这个成语也由此流传开来,它告诉我们,环境对于事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环境可能会导致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结果。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评价他人或事物时,不能忽视环境等外在因素的作用。就如同晏子所说的齐国人,在齐国是良民,到了楚国却变成了盗贼,环境的改变导致了他们行为的变化。这个成语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让我们懂得要客观地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
南橘北枳-成语图片